[实用新型]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20342068.X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40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林巨广;程浩;胡育松;储大飞;蒙峰;邱峰;贾庆磊;申启乡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7 | 分类号: | B23K37/047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4101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5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夹具 柔性 旋转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焊装生产线上、使焊接夹具进行旋转以获得不同的焊接角度的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焊装线上,常常利用伺服电机、同步电机、齿轮齿条、机器人等作为动力来使夹具进行旋转。目前国内企业中的这类设备多为国外进口的成套设备,造价高、维护成本高。随着国内相关行业的发展,依靠国外进口设备所带来成本的增加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一些国内主机厂及焊装企业都在寻求相应功能的设备以作替代;或者是将焊装线与不同款的车型一一对应,即以不同的焊装线完成不同车型的焊装生产,这种形式显然不符合现代生产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和维护、能降低设备投资和使用成本的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的特点是:设置一由底盘和固定在底盘中心的圆柱形立柱构成的固定基座,在所述立柱上套装一旋转套筒,所述旋转套筒在所述立柱的轴向上位置固定,并可在所述立柱上转动;在所述旋转套筒的外周一侧是用于固定安装夹具的固定板,另一侧是一用于和驱动杆相连接的连接板;所述驱动杆为驱动气缸的气缸杆,所述气缸杆是处在沿立柱外圆周的切线方向上,气缸杆的杆端与连接板铰接,所述驱动气缸的气缸座铰接安装在立柱上位于旋转套筒下方的一环形卡座上。
本实用新型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的特点也在于:所述旋转套筒分段设置为联动的上套筒和下套筒,在所述上套筒和下套筒之间的立柱上固定设置限位套,限位套的一侧固定设置一挡板,在所述上套筒上与所述挡板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限位块,以所述限位块和挡板构成旋转套筒的旋转限位结构。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是由气缸提供驱动力,除高压气源之外无需其它动力,环保无污染;
2、本实用新型既能保证使用效果,又能大幅降低设备成本、减少维护费用;其操作简单、方便;
3、由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套筒所带动的夹具的旋转角度可以控制,使同一生产线上车型 的切换平稳、定位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驱动气缸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位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6a和图6b为本实用新型不同状态位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盘;2立柱;3旋转套筒;4固定板;5连接板;6气缸杆;7气缸座;8环形卡座;9限位套;10挡板;11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焊接夹具柔性旋转机构是设置一由底盘1和固定在底盘1的中心位置上的圆柱形立柱2构成的固定基座(图5所示),在立柱2上套装一旋转套筒3,旋转套筒3在立柱2的轴向上位置固定,并可在立柱2上转动;在旋转套筒3的外周一侧是用于固定安装夹具的固定板4,另一侧是一用于和驱动杆相连接的连接板5;驱动杆为驱动气缸的气缸杆6,气缸杆6是处在沿立柱2的外圆周切线方向上,气缸杆6的杆端与连接板5铰接,驱动气缸的气缸座7铰接安装在立柱上位于旋转套筒下方的一环形卡座8上(图2所示)。
具体实施中,如图1和图3所示,旋转套筒3分段设置为联动的上套筒3a和下套筒3b,固定板4固定连接在上套筒与下套筒的一侧,形成上套筒与下套筒之间的联动,连接板5是设置在下套筒3b上,在上套筒3a和下套筒3b之间的立柱上固定设置一限位套9(图1和图4所示),限位套9的一侧固定设置一挡板10,在上套筒3a上与挡板10相对应的位置上设置一限位块11,以限位块11和挡板10构成旋转套筒3的旋转限位结构。
气缸杆6伸长时,带动旋转套筒3逆时针转动,至气缸杆6完全伸出(图6b所示);气缸杆6缩短时,带动旋转套筒3顺时针旋转,至限位块11撞到挡板10时旋转停止(图6a所示);通过调整挡板10在立柱外圆周上的位置或改变气缸杆的行程可以使旋转套筒设定在不同的转动位和转动角度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420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栓R弧冷滚压强化装置
- 下一篇:列车车体顶板焊接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