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点火的电磁耦合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20379438.7 申请日: 2011-09-28
公开(公告)号: CN202217579U 公开(公告)日: 2012-05-09
发明(设计)人: 李耘;陈伟;孙方 申请(专利权)人: 四川得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主分类号: H01F38/12 分类号: H01F38/12;H01F38/14
代理公司: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代理人: 许志勇
地址: 643000 *** 国省代码: 四川;5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用于 内燃 发动机 点火 电磁 耦合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工业与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点火的电磁耦合装置,以下简称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汽油(以及天然气,包括压缩和液化天然气)内燃发动机的点火系统由高电压脉冲火花放电来点燃汽缸内匀质油气混合物。当这个高压电脉冲(8千伏以上)加到火花塞的相距大约1毫米的电极之间时,一个瞬态的等效高电场(8×106伏/米)产生于汽缸内火花塞的两个(或多个)电极之间。这个等效高电场引起油气混合介质的击穿放电,继而开始燃烧。这一传统的点火方法有一系列的缺点,主要是低能量转换效率及很大的废气排放。其结果是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浪费宝贵的燃油。引起低效率的根本原因在于:为了达到油气的击穿放电,电极的尺寸及距离都很小(约1毫米),因而放电发生在一个极小的点上。

与汽油和天然气内燃发动机不同,柴油机使用的是空气高压升温后喷油着火,燃烧面开始得更宽,燃油效率和机械功率及动力有所提高,但要增加机械噪音,并排放煤烟。而且,一辆柴油汽车的价格高出同比汽油汽车20%,因为柴油内燃发动机需要承受更大的气压,内燃发动机及喷油系统的材料要求较高,汽缸需要增厚。汽车增加的重量也使燃油的里程效益受到节制。

与二者相比,电磁波点火可使燃烧效率大为提高,在内燃发动机做功里程不变的情况下,大幅度的降低燃料消耗,减少尾气排放,提高内燃发动机的动力和汽车性价比,具有无火化噪音、无触点蚀耗、可靠性高、寿命长及维持费用低等竞争优势,而且汽车冷却系统、尾气催化器以及微粒滤清器的费用将明显降低,直接应用于常规汽油机,也可用于柴油(并减少其汽缸压力和制造成本),还可用于天然气、压缩或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物或可再生油和混合燃料,也可用于混合动力车。

近年来,国内外诸多研究已经考虑将电磁波点火技术引入内燃发动机领域。现有技术中介绍了一种输入电磁波能量和激光能量以产生等离子体点火的复合方法,其耦合装置的安装需要改变汽缸的结构,因此,对电磁波点火的产业化、实用化必然造成障碍;现有技术中还介绍了通过电磁波产生等离子以及原子化的燃料空气混合物的磁力电离点火的复合方法,但是其点火装置和耦合装置都变得非常复杂。显然,上述现有技术显示了内燃发动机电磁波点火的可行性和优越性,但都没有有效地解决实际技术问题,而且增加了实现成本。由于内燃发动机电磁波点火需要的“电磁波发射天线”置于汽缸中,故发射不是开放式的。由于汽缸顶部的汽缸盖形成的电磁波腔体的几何形状不规则,无固定或常见的电磁波振荡模式可言,故仅仅依靠车载蓄电池电量,使用现有的耦合装置的结构无法获得电磁波点火所需的能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点火的电磁耦合装置,能够在不改变现有内燃发动机结构的前提下,替代现有内燃发动机高压火花点火系统的火花塞并大大提高电磁波点火的成功机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内燃发动机点火的电磁耦合装置,包括:传输单元及处于所述传输单元延伸方向的耦合天线,其中,所述传输单元的内部尺寸根据汽缸的等效输入阻抗或几何形状直接进行设置;所述耦合天线,进一步包括:中心天线,所述中心天线为所述传输单元的中心导体的延伸,并伸入汽缸内。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单元的中心导体处于所述传输单元的中心轴,绝缘层围绕着所述中心轴包覆所述中心导体,外层导体同柱围绕着所述中心轴包覆所述绝缘层。

进一步地,根据汽缸的等效输入阻抗或几何形状设置所述中心导体和绝缘层的厚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耦合天线与所述传输单元的连接处,所述绝缘层暴露;当所述绝缘层使用非耐热材料时,所述绝缘层暴露的表面覆盖具有透射电磁波能力的隔热电介质材料,比如陶瓷。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单元的外层导体的形状尺寸与汽缸的火花塞接口处的形状尺寸相适应,使所述耦合装置的尺寸适配所述火花塞的尺寸以将所述耦合装置直接安装在汽缸盖顶部的火花塞接口处。

进一步地,所述天耦合线,还包括:与所述中心天线同轴的外围天线,所述外围天线为所述传输单元的外层导体的延伸,同柱围绕着所述中心天线并伸入汽缸内;所述外围天线的数量不小于所述中心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天线在所述外层导体的延伸方向上紧密排布,构成封闭结构,将所述中心天线包围。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结构为环形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外围天线在所述外层导体的延伸方向上成阵列式零散分布,形成开放结构,环绕所述中心天线。

进一步地,所述开放结构为爪形结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得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未经四川得弘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3794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