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均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32844.5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645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苏程裕;李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迈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 11301 | 代理人: | 刘祖芬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均温装置,更详细而言,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用于一电子元件的均温装置。
背景技术
各种电子设备,诸如LED照明、个人电脑、可携式或通信装置,均采用了各种高功率电子元件以进行信号的处理及控制。电子元件利用电能方可运行,但在运行过程中,常会因产生热能并累积于电子元件中,如果热能未能快速均匀地扩散进而排出至外界,便可能导致电子元件因区域温度过高而导致效能降低,甚而故障。因此,有效的快速均热方式对于电子元件的运行及使用寿命便显得相当重要。
由于电子元件设置于印刷电路板上,以与其他电子元件进行电性连接,而现有针对电子元件的均热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式,便是在印刷电路板下方加装一中空均热板,利用中空均热板的空腔内的运行流体形成对流,借以快速扩散电子元件的热能。
然而,印刷电路板材料多为树脂,无法承受高温,又因印刷电路板与中空均热板之间的热量传输及均热效果皆不佳,故整体均温装置会因温度分布不均及不够快速,而导致较高功率的电子元件积热过高且积热时间亦过长,或因印刷电路板温度较高处受热膨胀使得外表面发生凹凸不平的情形,造成电子元件电性接点接触不良,造成电子元件的功能无法正常运行,甚而自印刷电路板上脱落。因此,现有均热构造效果不但十分有限,而且整体均温装置的可靠度亦不见提升,影响电子设备内电子元件的运行。
综上所述,如何增进电子元件的快速均热效率。避免因热量累积而影响电子元件效能,便为此业界亟需努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一电子元件的均温装置,将电子元件及相关电子线路直接铺设于均温装置的壳体上,如此便可大幅缩小欲均温的电子元件与均温壳体的间距,增进均温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均温装置包含一壳体、一工作流体、一第一绝缘层及一导电层。所述壳体形成一中空腔室;工作流体封闭并流动于中空腔室中;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壳体的一外表面上;导电层则设置于第一绝缘层上。
承上所述,更包含一个第二绝缘层,局部地设置于所述导电层上。
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导电层的材料为铜、银或铜银合金。
其中,所述第二绝缘层的材料为环氧树脂。
其中,所述壳体的材料为铜或铝。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将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壳体的外表面上,且作为导电线路的导电层直接接触第一绝缘层,电子元件经由导电层与第二绝缘层向下传递热量。借此,电子元件与壳体的间距相较于现有结构大幅缩小,故电子元件可快速地将热能从一部份区域扩散至整个壳体的外表面上,进而通过壳体进行均温及散热。
在参阅附图及随后描述的实施方式后,此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便可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目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及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用于数个电子元件的均温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新型均温装置的组装结构图。
1均温装置 11壳体 111 上盖
112下盖 113开口 114 中空腔室
115外表面 13工作流体 15 第一绝缘层
17导电层 19第二绝缘层 2 电子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通过实施方式来解释本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关于电子元件的快速均温装置。需说明者,在下述实施例及附图中,关于实施方式的说明仅为阐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非用以直接限制本实用新型,同时,以下实施例及附图中,与本实用新型非直接相关的元件均已省略而未绘示;且附图中各元件间的尺寸关仅为求容易了解,非用以限制实际比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用于数个电子元件2的均温装置1的立体分解图。本实施例的均温装置1包含一壳体11、一运行流体(图未示出)、一第一绝缘层15、一导电层17及一第二绝缘层19。
请再参考图2,其为壳体11的剖面放大示意图,壳体11包含一上盖111、一下盖112及一开口(参图1的标号113),上盖111及下盖112的周围保留开口处而接合后,适可形成一中空腔室114。上盖111及下盖112的接合方式可为焊接或是扩散接合等一般现有接合方式,其中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1较佳为铝、铜或散热性佳的一材质所制成;且虽如前所述,本实施例的壳体11由二片状板体的上下盖组合而成,然其他实施方式中亦可为一体成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迈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迈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328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精密圆锥体的测量装置及其测量夹具
- 下一篇:采用分段式结构设计的上铁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