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纤维收集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64586.9 | 申请日: | 201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155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元;程明根;任志达;徐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鼓风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24 | 分类号: | B01D46/24;B01D46/42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朱伟军 |
地址: | 21551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收集 除尘 装置 | ||
1.一种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顶板(11)的一底座(1),在顶板(11)上开设有一长毛纤维出料口(111),而在顶板(11)朝向下的一侧并且围绕长毛纤维出料口(111)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集毛袋固定圈(112);一锥形滤筒套(2),固定在所述的顶板(11)上,该锥形滤筒套(2)的侧部固接有一粉尘引出接口(21),该粉尘引出接口(21)与锥形滤筒套(2)的集尘腔(22)相通;一壁体上具有密集的通气孔(31)的锥形滤筒(3),设置在所述集尘腔(22)内,该锥形滤筒(3)的上端与锥形滤筒套(2)的上端固定,而下端伸展到所述的长毛纤维出料口(111);一纤维尘杂引入筒(4),固定在所述锥形滤筒套(2)的顶部并且与所述锥形滤筒(3)的上部相对应,在该纤维尘杂引入筒(4)的侧部固接有一进风管接口(41),该进风管接口(41)与纤维尘杂引入筒(4)的筒腔(42)相通,并且在纤维尘杂引入筒(4)的顶部固定有一筒盖(43);一用于将所述进风管接口(41)引入到所述锥形滤筒(3)内的并且混杂在含尘空气中的长毛纤维朝着所述长毛纤维出料口(111)的方向驱赶的螺旋推送机构(5),设置在所述的筒盖(43)上,并且伸展到锥形滤筒(3)的滤筒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粉尘引出进口(21)上配接有一粉尘引出机构(6),该粉尘引出机构(6)与粉尘过滤机构(7)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推送机构(5)包括第一电机(51)、减速箱(52)和螺旋轴(53),第一电机(51)与减速箱(52)配接,并且由减速箱(52)连同该第一电机(51)固定在所述的筒盖(43)上,减速箱(52)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伸展到所述的筒腔(42)内,螺旋轴(53)与减速箱输出轴(521)连接,并且位于所述锥形滤筒(3)的滤筒腔内,在该螺旋轴(53)的高度方向以螺旋状态构成有用于将进入到滤筒腔内的长毛纤维朝着所述长毛纤维出料口(111)的方向驱赶的螺旋片(5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筒盖(43)上并且朝向所述筒腔(42)的一侧固设有一防尘罩(431),所述的减速箱输出轴(521)位于防尘罩(43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尘罩(431)的形状呈圆锥台的形状,并且自所述筒盖(43)朝着远离筒盖(43)的方向窄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引出机构(6)包括吸尘风机(61)、第二电机(62)和支架(63),吸尘风机(61)的风机进风口上连接有吸尘管(611)的一端,而吸尘管(611)的另一端与所述的粉尘引出接口(21)配接,吸尘风机(61)的风机出风口与所述的粉尘过滤机构(7)连接,第二电机(62)与吸尘风机(61)配接,并且由吸尘风机(61)连同该第二电机(62)固定于支架(63)上,支架(63)设置于使用场所的地坪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粉尘过滤机构(7)包括排气管(71)和分流管(72),排气管(71)的一端与所述的吸尘风机(61)的出风口连接,而排气管(71)的另一端与分流管(7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分流管(72)上固定有集尘袋固定圈(72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集毛袋固定圈(112)上固定有可更换的集毛袋(112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纤维收集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管(72)的数量为二个至五个,所述的集尘袋固定圈(721)的数量与分流管(72)的数量相等,在每个集尘袋固定圈(721)上固定有一可更换的集尘袋(72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鼓风机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鼓风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6458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无源识别标签的物品洗涤监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动态背光平衡的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