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08231.5 | 申请日: | 201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735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硅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9/78 | 分类号: | H01L29/78;H01L29/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单胞 密度 沟槽 mos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MOS场效应管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涉及一种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场效应管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沟槽MOS器件广泛应用于功率类电路中,作为开关器件连接电源与负载。如图1所示,沟槽MOS器件中包含有栅极沟槽6和源极区7的最小重复单元称为单胞,这些单胞周期排列组成有源区1。有源区1内各单胞源极区7上设有源极接触孔14。有源区1外围,包围有源区1设置有沟槽MOS栅总线区2。栅总线区2内设置有栅总线沟槽10,连通有源区1内的栅沟槽6。各栅总线沟槽10上设有栅极接触孔15。
在图2中,显示了图1栅总线区2A-A位置和有源区1B-B位置所对应的剖面示意图。制作沟槽MOS器件的硅片通常由重掺杂的衬底和轻掺杂的外延层4构成;重掺杂衬底构成沟槽MOS漏极区3。栅总线由位于外延层4内垂直于硅片表面的栅总线沟槽10、栅氧化层9、和栅总线导电多晶硅11构成。沟槽MOS单胞由位于外延层4表面的源极区7,位于外延层4上部包围源极区(7)的阱层5,以及由垂直于硅片表面的栅沟槽6、栅氧化层9、和栅导电多晶硅8构成的栅极构成。栅总线沟槽10和栅沟槽6相互连通;栅总线导电多晶硅11和栅导电多晶硅8相互连接。在外延层4上表面设有层间介质层13;以及穿透层间介质层13连接所述源极区7的源极接触孔14和穿透所述层间介质层13连接所述栅总线导电多晶硅11的栅极接触孔15。
沟槽MOS芯片所能承受的最大反向偏置电压由外延层4的厚度和掺杂浓度决定,导通电流的大小则由导电沟道的宽度,即栅沟槽6图形的总边长决定。缩小单胞的尺寸可以实现更高的单胞密度,意味着更大的导电沟道有效宽度,这样在器件导通状态下可以减小功率损失,提高器件性能。同时,在同样导通电流能力要求下,更高的单胞密度意味着较小的芯片面积即可满足要求;芯片而积减小可以在相同尺寸的晶圆上生产出更多数目的芯片,从而降低器件成本。
伴随着单胞尺寸的缩小,栅沟槽6的开口尺寸随之减小;因为栅极接触孔15的存在,栅总线沟槽10的开口尺寸则无法相应减小。基于现有的沟槽MOS器件及制造工艺,由于栅总线沟槽10的开口尺寸大于栅沟槽6的开口尺寸,刻蚀负载效应导致栅总线沟槽10的深度大于栅沟槽6深度;这使得栅总线沟槽10底部与漏极区3之间的外延层厚度d1小于栅沟槽6底部与漏极区3之间的外延层厚度d2。同时,栅总线沟槽10与栅沟槽6被同样厚度的栅氧化层9所覆盖,并且栅总线沟槽10底部外延层与栅沟槽6底部外延层具有相同的掺杂浓度。因此,在MOS器件反向偏置时,栅总线沟槽10底部的氧化层将承受更大的电场强度。该强电场会引起栅总线沟槽10底部氧化层提前失效,影响器件性能和可靠性。
为此,如何克服上述不足,并进一步优化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器件性能和提高器件可靠性是本实用新型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加强了栅总线区域,有效降低了栅总线沟槽底部氧化层承受的电场强度,从而提升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器件的性能和器件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单胞密度沟槽MOS器件,该器件由位于中部的有源区和位于周边包围有源区的栅总线区构成。如图3所示,在栅总线和有源区的截面上,所述器件包括位于硅片背面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漏极区,位于漏极区上方第一导电类型轻掺杂的外延层。
所述有源区由若干重复排列的沟槽MOS单胞并联构成;每个沟槽MOS单胞包括位于所述外延层内上部的第二导电类型轻掺杂的阱层;穿过所述阱层并延伸至外延层内的栅沟槽;在所述阱层上部内且位于所述栅沟槽周边的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源极区;所述栅沟槽内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栅导电多晶硅;所述栅导电多晶硅与栅沟槽内壁之间的栅氧化层。
所述栅总线区由若干栅总线构成,每个栅总线包括位于所述外延层内的栅总线沟槽;所述栅总线沟槽内第一导电类型重掺杂的栅总线导电多晶硅;所述栅总线导电多晶硅与栅总线沟槽内壁之间的隔离氧化层。
所述栅总线沟槽与所述栅沟槽互相连通;所述栅总线沟槽开口尺寸大于所述栅沟槽开口尺寸;所述栅导电多晶硅与所述栅总线导电多晶硅互相连接;所述隔离氧化层的厚度大于所述栅氧化层的厚度。
1、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外延层上表面设有层间介质层;穿透所述层间介质层连接所述源极区的源极接触孔;穿透所述层间介质层连接所述栅总线导电多晶硅的栅极接触孔。
2、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离氧化层的厚度是所述栅氧化层厚度的1.1倍至40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硅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硅能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082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显示工作状态的太阳能组件接线盒
- 下一篇:可防止晶圆过反应的反应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