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7508.3 | 申请日: | 2011-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1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清;张小飞;万载红;徐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鑫赛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D19/08 | 分类号: | F02D19/08;F02D41/22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49 | 代理人: | 徐雯琼;朱九皋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闸北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燃料 汽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甲醇发动机和汽车的各种技术中,醇燃料发动机具有以下问题:冷启动困难,尾气中排放非常规排放物-甲醛,危害人身完全,发动机异常腐蚀、磨损,动力性不足和燃料供给不足,非金属部件遭受腐蚀、溶胀、变硬、变脆、软化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解决甲醇对一般燃油系统的腐蚀和溶胀问题;还可以实现两种燃料的任意比例混合,必要时可自由切换单用甲醇或汽油;与原发动机生产很好兼容,也可用于在用车改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该系统包含汽油燃料系统,其特征点是,该系统还包含独立的甲醇燃料系统;
上述的甲醇燃料系统包含:
甲醇燃料箱,其内部设有甲醇燃料;
甲醇燃料泵,其设置在甲醇燃料箱内的甲醇燃料中;
甲醇燃料导轨,其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甲醇燃料泵;
若干甲醇喷嘴,其并排设置在甲醇燃料导轨上;
甲醇调压阀,其通过管路连通甲醇燃料箱的内部;以及,
三通电磁阀,其三个端口分别通过管路连通甲醇燃料导轨的输出口、甲醇调压阀,以及甲醇燃料箱的内部。
上述的汽油燃料系统包含:
汽油油箱,其内部设有汽油燃料;
汽油泵,其设置在汽油油箱内的汽油燃料中;
汽油燃油导轨,其输入口通过管路连接汽油泵;
若干汽油喷嘴,其并排设置在汽油燃油导轨上;以及,
汽油调压阀,其一端通过管路连接汽油燃油导轨的输出口,另一端通过管路连通汽油油箱的内部。
该系统还包含监控系统,该监控系统包含:
电子控制单元;
甲醇电子控制单元,其双向电路连接电子控制单元,其输出端电路连接上述的汽油喷嘴、甲醇喷嘴、三通电磁阀;
氧传感器,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该氧传感器设置在汽车的排气管中;
上述监控系统还包含:
甲醇液位传感器,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该甲醇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甲醇燃料箱中;
甲醇温度传感器,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该甲醇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甲醇燃料箱中;
甲醇液位显示单元,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甲醇燃料泵继电器,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出端和甲醇燃料泵;
故障报警灯,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出端;
工作模式选择开关,其电路连接甲醇电子控制单元的输入端。
本实用新型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在原汽油燃料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独立的甲醇燃料系统,该种方式使与原发动机生产很好兼容,发动机内部结构不需要改动,也可用于在用车改装,使车辆运行正常,但同时使用了甲醇作为燃料,降低了对汽油的依赖,优化了汽车的尾气排放;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套完全独立的供油装置,在启动性、动力性和可靠性相等于汽油机的前提下,解决甲醇对一般燃油系统的腐蚀和溶胀问题,滤清器的要求无需具备除水功能的要求机前气缸内处于汽油工作环境,清除了甲醇、甲酸对气缸和活塞的腐蚀主要条件,即使甲醇含水也不会引起腐蚀加剧;
本实用新型通过甲醇电子控制单元实现两种燃料的任意比例混合,必要时可自由切换单用甲醇或汽油;
本实用新型的彻底解决冷启动和低温启动困难等问题、高温气阻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怠速排放与汽油机一样,无甲醇燃烧不完全而产生的怠速白烟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启动过程排放控制无需甲醇专用技术,适应欧4及以上排放的技术状态;
本实用新型对缸内混合气形成具有一定的可控性,可以降低或无需提高点火能量;
本实用新型燃油喷射量和点火提前角可以根据使用燃料的不同而自动调整,使发动机的工作状态优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的监控系统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双燃料汽车系统,该系统包含独立的两个燃料供应系统:汽油燃料系统和甲醇燃料系统。
甲醇燃料系统包含甲醇燃料泵1、甲醇燃料箱2、甲醇燃料导轨9、若干甲醇喷嘴8、醇调压阀3和三通电磁阀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鑫赛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鑫赛孚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75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