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轨移车台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59865.3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203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职山杰;曹新杰;刘刚强;周细威;沈亮;顾剑;门双;于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J1/10 | 分类号: | B61J1/1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赵艳 |
地址: | 2151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轨 移车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轨移车台。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移车台是轨道式的,由轮轨、车架、转向机构、卷扬机、动力系统、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组合而成的。将有轨移车台沿轨道运行到一条轨道处,使车架上的轨道与地面的轨道对齐,然后用卷扬机将地面的轨道车辆拉上移车台,再开动移车台,到另一条轨道处并对齐后再放下轨道车辆。这种有轨移车台需要专门铺设一条轨道,供移车台在上面来回运行,并且这片区域是专用的,别的车辆不能通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轨移车台,尤其是一种能在一般路面上转运轨道车辆,具有多模式转向的移车平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轨移车台,包括车架、安装在所述的车架上部的转向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以及制动系统,所述的车架上部设置有能够与待移车辆的轨道相连接的动轨装置、能够将放置在所述的车架上的待移车辆进行固定的夹轨装置;所述的车架下部设置有液压悬架、连接在所述的液压悬架上的车桥,所述的车桥两侧连接有车轮。
优选地,所述的动轨装置包括动轨前装置、与所述的动轨前装置相传动连接的动轨后装置、与所述的动轨后装置相传动连接的连杆组件以及动轨液压系统,所述的连杆组件包括与所述的动轨液压系统相传动连接的转向臂、与所述的动轨后装置相传动连接的联接臂,所述的转向臂和联接臂通过转轴相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动轨液压系统包括转臂油缸,所述的转向臂与所述的转臂油缸的活塞杆相传动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动轨前装置、动轨后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后动轨装置之间通过万向轴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动轨装置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的动轨装置设置在所述的车架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的夹轨装置包括夹紧油缸座、安装在所述的夹紧油缸座上的夹紧油缸、与所述的夹紧油缸的活塞杆相连接的夹紧板以及用于控制所述的夹紧油缸的夹轨液压系统,所述的夹紧板能够通过所述的夹紧油缸伸出或缩回,所述的夹轨装置成对设置,并且所述的夹紧板的伸、缩方向朝向待固定的车辆的钢轮方向。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夹紧板的底部设置有导轨。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夹紧油缸设置有多组,多组所述的夹紧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同一个所述的夹紧板。
优选地,所述的车架上设置有卷扬机,所述的卷扬机设置有两台,两台所述的卷扬机设置在车架的两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卷扬机包括马达、与所述的马达相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滑轮组以及若干钢丝绳。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满足转运轨道车辆的要求,而且能够在一般路面上运行,无需铺设专门的轨道,使其他车辆也能通过移车台的工作区,提高场地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轨道车辆的主视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轨道车辆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轨道车辆的状态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动轨装置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夹轨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1、车架;2、液压悬架;20、动轨前装置;21、动轨后装置;22、转向臂;23、联接臂;24、转轴;25、万向轴;3、控制系统;4、动轨装置;5、转向系统;6、制动系统;7、动力系统;8、夹轨装置;80、夹紧油缸座;81、夹紧油缸;82、夹紧板;9、卷扬机;10、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2所示的一种无轨移车台,包括车架1、安装在车架1上部的控制系统3、转向系统5、制动系统6以及动力系统7,该各系统控制移车台的行走、转向、制动等。车架1上部设置有能够与待移车辆10的轨道相连接的动轨装置4、能够将放置在车架1上的车辆10进行固定的夹轨装置8;车架1下部设置有液压悬架2、连接在液压悬架2上的车桥,车桥两侧连接有车轮。具体的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大方特种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5986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划痕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温溶铜的方法及溶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