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动力地基钎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20562565.0 | 申请日: | 2011-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90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红;张世伦;王定高;武建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00 | 分类号: | E02D1/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米文智 |
地址: | 05003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地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基土层探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双动力地基钎探装置。
背景技术
地基钎探是将标有刻度的标准直径钢钎,采用机械或人工的方式,使用标定重量的重锤垂直击打进入地基土层;根据钢钎进入待探测地基土层一定深度所需要的锤击数,探测土层内隐蔽构造情况或粗略估算土层的容许承载力,这样的土层探测施工工艺称为地基钎探,现有的地基钎探均采用人工提升重锤进行循环锤击,而且钢钎的垂直度完全由人工进行控制,一方面效率较低,另外一方面准确度较差,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探测效率高,准确度高的双动力地基钎探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地基钎探是需要将重锤抬高到一定程度,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动力循环锤击钢钎,并记录钢钎穿入地基一定深度所锤击的次数,现有的钎探方法是利用人工抬起重锤,松开重锤以后利用重锤重力锤击钢钎进行的,而且探测完毕以后需要人工或者利用机械将钢钎拔出,本实用新型利用链条两侧设置的挂柱来提升重锤,当将重锤提升至上至点时挂柱从弧形板滑脱,重锤进行自由落体运动,锤击钢钎,实现地基钎探,无需人工操作,而且在进行完钎探以后,利用提升机构将钢钎从地基中拔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立架的垂直度来保证钢钎的垂直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动力地基钎探装置,包括支撑架、行走轮、提升机构、钢钎和循环锤击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架和立架以及斜撑架;所述提升机构设于所述底架上、且其提升端与所述循环锤击机构顶部连接;所述循环锤击机构设于立架中部、且其两侧借助于滑道与所述立架两侧滑动配合;所述行走轮设于底架底部;所述钢钎与所述循环锤击机构下部活动链接。
所述提升机构包括卷扬机、钢丝绳和换向绳轮;所述卷扬机固定设于所述底架上方;所述换向绳轮固定设于立架顶端中部,所述缠绕在卷扬机的卷筒上的钢丝绳的首端绕过换向绳轮后与设于立架中部的循环锤击机构顶部连接。
所述循环锤击机构包括重锤支撑架、重锤、重锤驱动链以及电动机;所述重锤支撑架为矩形框架结构,其位于立架内侧、且两侧借助于滑道与所述立架两侧滑动配合;所述重锤位于所述重锤支撑架内侧,其两侧设置滑块与重锤支撑架内侧设置的滑道滑动配合;所述电动机和重锤驱动链分别设于所述重锤支撑架两侧;重锤驱动链借助于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竖向设置、且其主动链轮的轮轴一端与所述电动机输出端之间设置皮带传动机构;重锤驱动链两侧对称设置一对挂柱;所述重锤与重锤驱动链对应一侧对称设置一对弧形板,弧形板之间的距离等于重锤驱动链的宽度。
所述重锤的轴线与所述钢钎的轴线重合。
所述立架下部水平设有和底架平行的扶手。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链条两侧设置的挂柱来提升重锤,当将重锤提升至上至点时挂柱从弧形板滑脱,重锤进行自由落体运动,锤击钢钎,实现地基钎探,无需人工操作,而且在进行完钎探以后,利用提升机构将钢钎从地基中拔出,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而且本实用新型还利用立架的垂直度来保证钢钎的垂直度,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循环锤击机构和提升机构分别采用单独动力驱动,方便进行控制。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1、换向绳轮;2、重锤;3、电动机;4、立架;5、行走轮;6、钢钎;7、底架;8、卷扬机;9、斜撑架;10、从动皮带轮;11、钢丝绳;12、扶手;13、主动皮带轮;14、重锤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一种双动力地基钎探装置,包括支撑架、行走轮5、提升机构、钢钎6和循环锤击机构;所述支撑架包括底架7和立架4以及斜撑架9;所述提升机构设于所述底架7上、且其提升端与所述循环锤击机构顶部连接;所述循环锤击机构设于立架4中部、且其两侧借助于滑道与所述立架4两侧滑动配合;所述行走轮5设于底架7底部;所述钢钎6与所述循环锤击机构下部活动链接。提升机构和循环锤击机构分别单独设置动力,方便操作,简化设备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56256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