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齿轮及动力传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4119.0 | 申请日: | 2011-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782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07 |
发明(设计)人: | 寺本贵之;村越和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5/17 | 分类号: | F16H55/1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苏卉;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轮 动力 传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斜齿轮及动力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图18及图19表示斜齿轮21Z的概略结构。在图18及图19中,图示了齿轮在齿轮的啮合部位倾斜(倾倒)的状态。另外,为便于理解,夸张地图示了倾斜的程度。
该斜齿轮21Z具备:轴套部22a,安装于旋转轴;盘部22b,从该轴套部22a朝向旋转轴的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及齿圈部22c,设置于该盘部22b的外侧;在该齿圈部22c的外周面上设有相对于齿轮21Z的旋转方向(R1)倾斜的齿22d。
这样的斜齿轮21Z的齿相对于齿轮的旋转方向倾斜。由此,每个齿对应的转矩被分散于与齿轮的旋转方向交叉的方向(轴向(图19中的S方向))上,因此可抑制噪音,转矩变动小。但是,如图19所示,当转矩被分散时,斜齿轮21Z朝轴向(S方向)倾倒,由此,振动及噪音增大,无法充分地抑制振动及噪音。
在日本特开2009-228741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133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03968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25865号公报(专利文献4)以及日本特开2005-069401号公报(专利文献5)所公开的齿轮中,在齿轮的盘部设置贯通孔,通过改善盘部的刚性,以抑制振动及噪音。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2874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1013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30396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25865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05-06940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图20及图21表示斜齿轮21Y的概略结构。在图20及图21中,图示了齿轮在齿轮的啮合部位倾斜(倾倒)的状态。另外,为便于理解,夸张地图示了倾斜的程度。
在该斜齿轮21Y中,在盘部22b上设有朝向围绕旋转轴的圆周方向延伸的多个贯通孔H21。由此,如图21所示,通过改变位于轴套部22a与齿圈部22c之间的盘部22b的圆周方向上的刚性,能够使斜齿轮21Z朝着轴向较大程度地倾倒。由此,可抑制振动及噪音的增大。
但是,在旋转轴的半径方向上,当从齿圈部22c观察轴套部22a时,未设置贯通孔H21的区域的盘部22b的刚性与设有贯通孔H21的区域的盘部22b的刚性会急剧地变化。
因此,贯通孔H21中,在斜齿轮21Y的旋转方向的前头侧((旋转方向R1)的最前端侧(图20中的由A1包围的区域)),盘部22b产生的应力急剧地增加,存在产生贯通孔H21的啮合进行方向侧的齿圈部22c的强度不足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为消除该强度不足的可能性,例如当增大盘部22b的厚度时,刚性会提高,振动及噪音也有可能随之增大。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齿轮及动力传递装置,具备如下的结构:能够抑制振动及噪音,并能够降低在设置于盘部上的贯通孔的旋转方向的前端侧产生的应力。
基于本发明的斜齿轮具备:轴套部,安装于旋转轴且具有旋转中心;盘部,从上述轴套部的上述旋转中心朝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及齿圈部,设置于上述盘部的外侧;上述齿圈部在外周面上包括多个齿,上述盘部包括界定沿着上述轴套部的周围而设置的贯通孔的多个开口周壁。
上述开口周壁具有第1圆弧侧面,该第1圆弧侧面位于旋转方向的前端侧并向上述旋转方向的前端侧凹陷,且距圆弧中心的距离为第1半径;上述第1圆弧侧面具备侧面,该侧面以假想圆弧线为界而在上述旋转中心侧设置于距上述圆弧中心的距离与上述第1半径的长度不同的位置上,其中,上述假想圆弧线以上述轴套部的旋转中心为中心并通过上述圆弧中心。
在其他方式中,上述开口周壁包括:内周侧面,位于上述轴套部侧;外周侧面,位置比上述内周侧面更靠近上述齿圈部侧;上述第1圆弧侧面,连接上述内周侧面的一端与上述外周侧面的一端;及第2圆弧侧面,连接上述内周侧面的另一端与上述外周侧面的另一端。
上述内周侧面是以上述轴套部的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且具有第2半径的圆弧的一部分,上述外周侧面是以上述轴套部的上述旋转中心为中心且具有比上述第2半径大的第3半径的圆弧的一部分,上述第1圆弧侧面的圆弧中心位于通过上述内周侧面与上述外周侧面的中间位置的圆弧状的中心半径上。
在其他方式中,从上述圆弧中心到上述侧面的垂线距离比上述第1半径的长度短。
在其他方式中,上述内周侧面与上述外周侧面之间的半径方向上的距离设置成等于上述第1半径的长度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41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