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前部排气的研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04507.9 | 申请日: | 2011-01-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120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03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克·莱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纳布莱德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23/00 | 分类号: | B24B23/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陆弋;王伟 |
地址: | 美国***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前部 排气 研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广泛地涉及研磨装置,更具体地涉及气动的随机轨道式装置,并且甚至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前部排气的气动的随机轨道式抛光器。
背景技术
随机轨道式抛光装置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它们是用于抛光和精修各种表面,而没有旋转型抛光装置的固有缺陷。例如,随机轨道式抛光器可用于抛光新汽车的漆涂层。随机轨道式抛光装置通常是气动的。压缩空气或气体在被用于驱动装置后必须从装置中排出。气动装置通常的一个问题是正排出的空气可能产生很大的噪音,这是装置的使用者所不希望的。
例如,图1A和图1B示出了研磨工具10。工具10包括工作头12,所述工作头12容纳有用于驱动研磨垫14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可以是例如根据美国专利NO.6,206,771(Lehman)或NO.4,854,085(Huber等)的驱动装置,这些专利通过参考合并于此。工作头12附接于手柄部分16,该手柄部分包括用于控制工具10的操作的触发机构18。端口20位于手柄部分的后部以用于将工具联接到气动源,比如加压空气罐。护罩22被包括以至少部分地容纳驱动装置。可包括挂环24,以提供用于当装置不使用时储存该装置的方便手段,例如悬挂于钩。
许多装置整合有消音器以降低排出空气所产生的噪音。传统上,这些消音器增大了装置的整体尺寸。为了减小该附加尺寸对于装置的可用性的负面影响,这些消音器通常设置在或附加于装置的手柄,因为在工具的靠近驱动装置的头部中没有容纳消音器的空间。从联接端口(端口20)开始的用于输入空气的通道由于同样的原因常被设置在手柄中,导致其中输气和排气管线在装置的手柄中彼此同轴或平行的通常设计。即,在手柄中包括分离的输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两者。
例如,包括的消声器26设置在工具10的后部以对装置的排气消声。该实施例导致排气从装置的后部靠近输入空气的连接器放气。该实施例以第二空气管线的形式增加了装置的复杂性,所述第二空气管线延伸过装置的在消音器和驱动装置的出口之间的长度。另外,当装置被使用时,恒定的空气流在靠近使用者处排出。
该实施例的替代方案被包括在一些磨削装置中,涉及将排气从装置的前部通到研磨垫上。从驱动装置直接排气到研磨垫上有利地提供了对于该垫的冷却。另外,在手柄部分中不需要两个分离的管线或通道,降低了手柄的复杂性。另外,这使得不需要包括消音器,这在手柄中消除了两通道之外,还允许手柄的形状和尺寸有更多的设计选择。
然而,这些工具的工作头中的内部空间非常有限,导致前部排气的工具不包括消音器。对于磨削操作,由于磨削的固有响度,不必给排气消声。然而,消声对于抛光工具减少工具的噪音是必须的。因此,前部排气工具趋于比后部排气工具噪声更大。一些实施例尝试通过将排气从位于装置的手柄的后部处的消音器管接于外部管线而将排气载运到装置的前部,并在前部排放到垫上,从而组合前部排气实施例和后部排气实施例的优点。该实施例由于外部排气管线而增加了附加的复杂性和尺寸。
气动抛光装置以及通常的抛光装置共有的最终问题在于抛光动作产生的热会损伤正被抛光的表面。为了防止过多热的堆积,通常限制抛光装置的速度,或者使用者必须小心地操作该装置以确保表面的具体部分不会过度使用。这些限制降低了装置的有效性,增加了抛光表面所需的时间。
如从旨在对气动的抛光装置进行有效排气的各种装置和方法中能够得出的,已经实现了许多装置来完成希望的目的,即防止排气干扰装置的抛光动作。迄今为止,需要在噪声、装置设计、被抛光表面的保护和使用者舒适性方面做出折衷。因此,长期以来需要一种气动抛光装置,该装置在防止装置的排气结构干扰装置的及时有效操作的同时,使排气噪声和对于被抛光表面的意外损伤最小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广泛地涉及一种用于轨道式研磨机的工作头,该工作头包括:壳体;护罩,所述护罩包括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在内部部分和外部部分间限定有一室;用于驱动研磨垫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至少部分地被壳体和护罩包围,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产生排气,该排气直接通入所述室中而不离开工作头,并且其中所述室包括至少一个开口,用于将排气朝向研磨垫引导以利用排气冷却所述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纳布莱德公司,未经戴纳布莱德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450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