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及用于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6926.6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5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雅哉;舟田和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F02D41/06 | 分类号: | F02D41/06;F02D41/14;G01M15/11;B60W10/0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内燃机 控制 装置 用于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及用于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应用于配备有内燃机和所述内燃机以外的另外的动力源的车辆,所述内燃机和另外的动力源用作向驱动轮传递动力并且在车辆正在行驶时起动内燃机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类型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例如,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o.2009-281260(JP-A-2009-281260)中进行了描述。包括在JP-A-2009-281260中描述过的控制装置在内,一般的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控制作为用于旋转车辆的驱动轮的动力源同时配备有内燃机和电动机两者的车辆,即,所谓混合动力车辆(下面,简单地称之为“HV”)。在这种控制装置中,当车辆开始行驶或者当车辆正在以低速被行驶时,内燃机停止,车辆只借助来自于电力的动力行驶(电动车辆行驶模式;下面简单地称为“EV行驶模式”)。另外,当车辆被加速或者当车辆以高速行驶时,内燃机工作,除了借助来自于电动机的动力之外或者代替来自于电动机的动力,车辆还借助来自于内燃机的动力行驶(下面简单地称之为“非EV行驶模式”)。具体地说,如图8中的实线所示,EV行驶模式范围和非EV行驶模式范围,由车辆速度V和车辆所需要的驱动力TRQ来确定,并且,当随着车辆速度V的变化或者车辆所需要的驱动力TRQ的变化,车辆行驶状态从EV行驶模式范围向非EV行驶模式范围转变时,内燃机被起动。
顺便提及,在典型的内燃机的燃料喷射控制中,为了改善起动性,将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内燃机起动时第二循环及随后的循环的燃料喷射量。但是,当在车辆正在行驶时上面描述的HV的控制装置起动内燃机时,如果将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第二循环及随后的循环的燃料喷射量,则随着在第一循环中喷射的燃料的燃烧,内燃机的动力急剧变化,增大传递给车辆本体的振动的量级。使得驾驶员体验到一个非常不舒服的感觉。
因此,在典型的HV的控制装置中,当在车辆正在行驶时内燃机起动的时候,将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被设定得大于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以便抑制内燃机动力的急剧变化。这抑制了传递给车辆本体的振动量级的增大,以便减轻驾驶员的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近年来,已经进行了所谓的插入式混合动力车辆(下面,简单称之为“PHV”)的开发,所述车辆不仅利用由内燃机的动力驱动发电机而产生的电力对蓄电池充电,而且从车辆外部的电源、例如家用电源供应的电力对蓄电池充电。在PHV中,蓄电池的充电容量大于典型的HV的蓄电池的充电容量,从而,如图8中的交替的长和短的虚线所示,EV行驶模式范围扩大。
顺便提及,特别是,在这种PHV的控制装置中,与典型的HV的控制装置相比,EV行驶模式范围被扩大,从而,例如如图8所示,当车辆速度V相同时,EV行驶模式可以被保持在更大的所需要的车辆的驱动力。从而,当车辆行驶状态从EV行驶模式范围向非EV行驶模式范围转变时,在该时刻的车辆驱动力增大,并且,由于驱动力的反作用力,将内燃机连接到车辆本体上的固定件发生大的弹性变形。因此,当内燃机在固定件发生大的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起动时,即,当内燃机在固定件抑制振动的传递的余量小的状态下起动时,如果如上面所述,在内燃机起动时将第二循环的燃料喷射量设定得大于第一循环的燃料喷射量,则不能通过固定件的弹性变形来有利地减小向车辆本体传递的由初始燃烧引起的振动。从而,当由于起动引起的振动和由于在第二循环中喷射的燃料的燃烧引起的振动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时,驾驶员的不舒服的感觉会变得更明显。
应当指出,这种现象并不局限于PHV的控制装置,而且对于EV行驶模式范围扩大的HV的控制装置,几乎普遍会发生这种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内燃机控制装置及用于内燃机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能够减轻由于在车辆正在行驶时内燃机起动而导致的驾驶员的不舒服的感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69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PET发纹膜的制备成型工艺
- 下一篇:机械压力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