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传递装置、其控制方法及锁止离合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07038.6 | 申请日: | 2011-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255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0 |
发明(设计)人: | 藤原康弘;高井宏将;市川正猛;寺冈豊;筒居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61/14 | 分类号: | F16H61/1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宋晓宝;郭晓东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传递 装置 控制 方法 离合器 | ||
1.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车辆上且具有随着变速挡的变更而将来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至车轴的有级的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的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的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用于使所述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和所述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接合及解除接合的锁止离合器;
接合力调整单元,其对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接合力进行调整;
目标滑差速度设定单元,其在根据规定的大驱动力要求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降挡的情况下,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所述降挡后的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即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前,将所述动力源的转速与所述输入轴的转速之差的目标值即滑差速度的目标值也就是目标滑差速度设定为比未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变速时所设定的值即非变速时值大的规定值,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了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后,以向所述非变速时值随时间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接合力调整单元以使所述滑差速度变为所设定的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目标滑差速度设定单元,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了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后且在所述输入轴的转速达到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前,将所述输入轴的转速与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差即输入轴转速差设定为所述目标滑差速度,或者将在该输入轴转速差上加上比所述规定值小的第二规定值而得出的值和所述规定值中的小的值设定为所述目标滑差速度,在所述输入轴的转速达到了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后,以由规定变化比例随时间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动力传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滑差速度设定单元将0作为所述降挡后的所述非变速时值。
4.一种锁止离合器装置,安装在车辆上且具有用于使与动力源相连接的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和与有级的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的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接合及解除接合的锁止离合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合力调整单元,其对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接合力进行调整;
目标滑差速度设定单元,其在根据规定的大驱动力要求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降挡的情况下,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所述降挡后的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即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前,将所述动力源的转速与所述输入轴的转速之差的目标值即滑差速度的目标值也就是目标滑差速度设定为比未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变速时所设定的值即非变速时值大的规定值,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了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后,以向所述非变速时值随时间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控制单元,其控制所述接合力调整单元以使所述滑差速度变为所设定的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5.一种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
该动力传递装置安装在车辆上且具有:
有级的自动变速器,其随着变速挡的变更而将来自动力源的动力传递至车轴,
流体传动装置,其具有与所述动力源相连接的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的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用于使所述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和所述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接合及解除接合的锁止离合器,
接合力调整单元,其对所述锁止离合器的接合力进行调整;
该动力传递装置的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根据规定的大驱动力要求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降挡的情况下,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所述降挡后的所述输入轴的转速即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前,将所述动力源的转速与所述输入轴的转速之差的目标值即滑差速度的目标值也就是目标滑差速度设定为比未对所述自动变速器进行变速时所设定的值即非变速时值大的规定值,并控制所述接合力调整单元以使所述滑差速度变为所设定的所述目标滑差速度;在所述动力源的转速超过了所述变速后输入轴转速之后,以向所述非变速时值随时间变小的方式设定所述目标滑差速度,并控制所述接合力调整单元以使所述滑差速度变为所设定的所述目标滑差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0703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玻璃成型与电热膜喷涂工艺整合技术
- 下一篇:固定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