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减速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13729.7 | 申请日: | 2011-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92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松原正巳;海野刚弘;出渕耕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加特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3/66 | 分类号: | F16H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刘晓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减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减速后传递到车轴而驱动车辆的车辆用减速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过由内燃机或电动机等构成的驱动力源驱动的车辆中,在车辆起步时,需要较大的扭矩,因此,为了增大扭矩并作用于车轮,需要减速机构。
尤其是在使用由电能驱动的电动机作为驱动力源的所谓EV(EIectric Vehicle)中,为了确保车辆的起步性,要求较大的减速比(10.0左右)。就现有的减速机构而言,为了满足较大的减速比,通常构成为加大齿轮传动比,增大输入侧与输出侧的齿轮的支承轴间距离,或者将轴数设定为3轴以上。
但是,在这样的构成中,由于具备减速机构的单元整体变大,因此存在重量增加、向车辆的搭载性变差、成本上升等问题。
另外,就EV而言,由于在高速行驶时电动机高速旋转,故而会产生驱动电动机的变换器的容量加大所引起的成本上升、高速旋转引起的效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对减速装置要求可改变减速比的结构。
对于这样的问题,通过将行星齿轮机构用于减速机构,能够减小支承轴间距离。
作为使用行星齿轮机构的减速机构,公知有两速齿轮变速器(JP04-117950U),其具备一体形成有太阳齿轮的输入轴、结合有行星架的主轴、行星齿轮机构、通过从断开切换成接通而成为高速的第一离合器、设于该第一离合器的外侧的通过从断开切换成接通而成为低速的第二离合器、对上述第一离合器及第二离合器进行接通、断开控制的第一、第二油压活塞。
如上述现有技术中记载的那样的行星齿轮机构通过对离合器进行离合动作来变更输入输出轴、太阳齿轮、行星架、齿圈的组合,切换变速级。
但是,为了对离合器进行离合动作而需要油压。在EV中,油压的供给源需要驱动油压泵,但在将离合器联接时,为了维持压力而需要使油压泵总是动作。因此,存在电力消耗大、能效下降的问题。
也考虑不使用油压而通过电动机或螺线管等机械式的促动器将离合器联接的方式。但是,为了使将旋转体彼此联接的离合器机械地动作,凸轮或联杆等机构变得复杂、尺寸大型化、成本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问题点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使尺寸大型化就能够实现可防止能效下降的减速机构的车辆用减速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车辆用减速装置具备:行星齿轮机构,其由与被输入来自驱动力源的驱动力的输入轴结合的太阳齿轮、将与太阳齿轮啮合的第一齿轮和齿数比第一齿轮少的第二齿轮同轴地结合的阶梯小齿轮、与阶梯小齿轮的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一齿圈、与阶梯小齿轮的第二齿轮啮合的第二齿圈、与阶梯小齿轮结合且输出阶梯小齿轮的公转运动的行星架构成;壳体,其收纳行星齿轮机构;第一制动器,其使第一齿圈的旋转停止;第二制动器,其使第二齿圈的旋转停止,在第一制动器及第二制动器的任一方为联接状态时,输出行星架的旋转。
根据上述方面,在行星齿轮机构的简易构成中,能够构成利用一轴构成输入轴和输出轴并将减速级设为两级的减速机构,因而能够将车辆用减速装置小型化。另外,第一及第二齿圈由使与壳体的相对旋转停止的第一及第二制动器控制联接状态,所以,不依靠油压的控制也能够控制联接状态,能够防止车辆的能量效率下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的说明图;
图2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低档(Low)模式时的说明图;
图2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低档(Low)模式时的说明图;
图3A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高档(High)模式时的说明图;
图3B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减速机构的高档(High)模式时的说明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减速装置10的说明图。
车辆用减速装置10由作为驱动力源的电动机20、具备行星齿轮机构31的减速机构30、将被减速的驱动力向车轴输出的最终减速机构50构成。
电动机(电机)20由控制装置21供给电力而旋转,产生驱动力。电动机20例如由具有三相的无刷电动机构成。控制装置21例如通过变换器进行的PWM控制向电动机20供给电力,从而控制电动机20的驱动力。
控制装置21控制后述的低档(Low)制动器34及高档(High)制动器33的联接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加特可株式会社,未经加特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13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