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3404.7 | 申请日: | 2011-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84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孝子;杉原玲子;长泷康伸;饭塚俊治;渡边恭二;妻鹿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0 | 分类号: | C22C38/00;C21D9/46;C22C38/6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金龙河;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汽车的外板等的、软质且加工后的形状均匀性优良的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作为汽车的外装板,多使用拉伸强度低于350MPa的软质且加工性优良的冷轧钢板、合金化热镀锌钢板。例如,作为软质且加工性优良的冷轧钢板,已知通过如下方法制造的冷轧钢板、所谓的IF(无间隙原子,Interstitial Free)钢板:对含有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极低碳钢进行热轧,在热轧钢板的阶段生成碳氮化物而降低钢中的固溶C和固溶N,然后,进行冷轧和再结晶退火。
这样的IF钢板中,含有Ti作为碳氮化物形成元素的IF钢板具有深冲性等加工性特别优良的特征。但是,Ti不仅形成碳氮化物,还形成微细的硫化物、碳硫化物,这些微细析出物有时会阻碍再结晶和再结晶后的晶粒生长,因此存在局部残留有未再结晶晶粒的问题。局部残留有未再结晶晶粒时,存在局部屈服强度高的区域,从而有时会在冲压加工后产生形状不均匀,因此不优选。另外,在实施合金化热镀锌时,如果在钢板表层部存在未再结晶晶粒的残留部,则会使合金化速度产生不均匀,还会导致外观不均匀。
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方法:进行热镀锌处理时,使以C、N、B量计为0.1~1000mg/m2的选自碳化合物、氮化合物和硼化合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附着在钢板表面上,并且使以S量计为0.1~1000mg/m2的硫或硫化合物附着在钢板表面上,然后,在含氢的非氧化性气氛中在680℃以上的温度下进行退火。
另外,为了解决称为条状不匀(スジラム)的表面外观不均匀,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在将刚连铸后的钢坯保持在其表面温度为1000℃以上的状态下导入到精轧工序中,在Ar3点以上的温度下进行精轧。
另外,为了解决表面外观不均匀,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对钢进行连铸而制成钢坯,然后进行加热,向表面温度为1000℃以上的钢坯喷吹含氧的氧化性气体后,进行热轧、酸洗、冷轧、退火。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5022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296222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0-33084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记载的方法中,需要使以S量计为0.1~1000mg/m2的硫或硫化合物附着的工序,从而存在会导致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大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法中,无法进行对钢坯的表面进行火焰清理等来防止表面缺陷的、所谓的钢坯修整,从而不适合用于特别要求美丽的表面外观的汽车外装板用途。
另外,专利文献3记载的方法中,为了防止在钢板的两表面上产生外观不均匀,需要以使1000℃以上的高温钢坯正反面翻转的方式喷吹氧化性气体,因而不实用。
另外,专利文献1~3的技术中未公开解决冲压加工后的形状不均匀的方法。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不对深冲性优良的含Ti的IF钢板实施特殊处理的情况下得到均匀的外观和冲压加工后的形状均匀性的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对冲压加工后以表面缺陷的形式出现的缺陷的产生机制和抑制对策反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在产生上述问题的钢板的最表层残留有未再结晶晶粒,而且调查这些未再结晶晶粒后发现,从钢板表面至10μm为止的区域中析出物具有特征性的析出状态。
另外,发明人查明,冲压加工时的外观不均匀随着钢中存在的极微量Cu量发生变化。随着近年来减少CO2的趋势而将废金属有效利用到铁源中,因此存在Cu在铁水中的含有比例增加的倾向。而且,Cu也是作为混入铁中后无法除去的、所谓的夹杂元素而担心影响钢的特性的元素。Cu有时也以提高耐腐蚀性、提高析出强化等钢的特性为目的而含有,但是,对于作为本发明对象的IF钢板而言,从表面质量的观点考虑,Cu是有害的元素。
本发明基于以上见解而完成,其主旨如下。
[1]一种冷轧钢板,其特征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34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短信提醒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