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纵梁和设置其上的尤其作为变速箱支承装置的弹性体支承装置的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27103.1 | 申请日: | 2011-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25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发明(设计)人: | W.克劳思;G.希弗利;B.洛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5/12 | 分类号: | B60K5/12;B60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侯宇 |
地址: | 德国沃***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设置 尤其 作为 变速箱 支承 装置 弹性体 汽车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至少一个纵梁和设置其上的、用于支承汽车部件的弹性体支承装置的汽车车身。
这种类型的具有至少一个纵梁以及设置在其上用于支承汽车部件的弹性体支承装置的汽车车身是普遍已知的。这种弹性体支承装置通常是橡胶金属支承装置并且由固定在车身上的第一稳定支承件和与部件固定连接的第二稳定支承件构成,其中在所述支承件之间设置弹性体。这种弹性体支承装置已知具有不同的实施形式,也称作防震座或液压悬架,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要求被选择和设定规格。
对此众所周知的是,弹性体支承装置(例如作为变速箱支承装置)借助支架安置在配属的纵梁上。这种变速箱支承装置通常由于几何的和振动技术方面的实际情况处于汽车车身的前车厢的较深的位置。纵梁的型材大小、尤其是型材高度以及相关的纵梁负载水平由于在纵梁上安置的变速箱支承装置的较深的位置而被限定和限制。
此外,汽车的后桥差速器的支承装置是已知的(DE 35 070 42 A1),后桥差速器通过中央管单元与位于前部的、双重支承的内燃机相连。其中,与中央管相连的后桥差速器在结构侧面通过唯一的布置在侧面的支承元件支承,该支承元件被固定在集成在差速器箱中的凹槽中,因此该支承装置以相对驱动轴尽可能小的距离位于扭转很小的区域中。此外,纵梁能够以凹部壳状地包括支承元件,这种凹部会削弱纵梁。
此外已知一种集成在横梁中的、具有沿汽车纵向延伸的支承轴的变速箱支承装置(DE 100 31 165 C2)。在碰撞事故中,变速箱有针对性地借助碰撞滑板向后或向上转移,其中,变速箱支承装置的芯体应该断开,从而不会阻挡变速箱这种有针对性的转移。
此外已知一种汽车的白车架底板件(DE 199 09 726 B4),其中另外集成有支架,向上构成的变速箱支承装置可以安装和固定在该支架上。
此外已知一种用于支承汽车部件、尤其是设置在汽车车身上的变速箱的支承装置(DE 10 2006 041 094 A1),其中,在容纳件中包含弹性支承元件,该容纳件通过麻烦的布置与纵梁相连。
此外已知一种尤其在后桥上的支承装置(DE 197 03 520 C1),其中,为了固定所述支承装置,螺栓件被旋拧在可能是白车身的一体式零件的盆形容纳件中。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此改进前述类型的汽车车身,使得当弹性体支承装置设置于较深位置时能提高纵梁的承载受力水平。
上述技术问题按照本发明由此解决,即,弹性体支承装置至少部分地位于纵梁上的容置槽中并且固定在车身上的第一支承件作为碰撞架桥跨接所述容置槽。
通过将弹性体支承装置至少部分地嵌入纵梁上的凹槽中,能够使用相对较大的纵梁型材以提高纵梁的承载水平,其中,能够实现弹性体支承装置在纵梁上相对较深的位置。通过固定在车身上的第一支承件作为固定在凹槽边缘的碰撞架桥跨接容置槽,能够避免纵梁的削弱、尤其在碰撞事故中通过容置槽产生的削弱。因此在碰撞事故中,力能够基本沿纵梁的纵向顺利地连续传递。固定在车身上的第一支承件在此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作为弹性支承体的支承件,另一方面作为跨接和加强容置槽的碰撞架桥。
按照本发明的支承位置的设计能够用于支承不同的汽车部件。在具体的实施形式中,待支承的汽车部件优选为变速箱,其中,分别在变速箱两侧将一个弹性体支承装置作为变速箱支承装置分别设置在车身结构的两个对置的纵梁上。在这种变速箱支承装置中尤其可考虑将其设置在前车厢中较低深的位置。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容置槽从上方在纵梁中成型为盆形。
作为碰撞架桥的第一支承件能够通过具有对置的边缘法兰的、帽状型廓形式的拱形型材构成,其中,所述型材以其拱形结构大约沿汽车横向定向。在此,容置槽尤其沿纵向、与碰撞事故中的力传递相适配地被遮盖,并且型材借助对置的边缘法兰固定在纵梁上。
在此,第二支承件能够横向于纵梁地从第一支承件的拱形型材中伸出,用于连接待支承的汽车部件,尤其是与变速箱相连。
在此,在嵌入容置槽的弹性体支承装置和槽底之间设有自由空间或自由间隙,以便能够实现第二支承件必要时的偏转或对于从底部封闭的弹性体支承装置保证简便的安装。
结合附图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纵梁在按照本发明的变速箱支承装置区域中的示意纵截面,
图2示出与图1相对应的按照现有技术的支承部位,
图3示出具有容置槽的具体的纵梁的立体图,
图4示出与图3对应的已装配有弹性体支承装置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271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