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33506.7 | 申请日: | 2011-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85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平尾清春;大槻胜一;辻裕志;佐藤广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7F9/12 | 分类号: | C07F9/12;B01J27/125;B01J27/138;C07F9/14;C07B6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芳香族 磷酸酯 制造 方法 | ||
1.一种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包括以下工序:
第一工序:使下述通式(III)所示的邻位具有位阻基团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与磷酰卤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接着,在减压下去除未反应的磷酰卤,得到下述通式(IV)所示的二芳基卤代磷酸酯的工序,
式(III)中,R1和R2分别独立地为碳数1~5的烷基,R3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烷基,
式(IV)中,R1、R2和R3与所述通式(III)同义,X为卤原子;
第二工序:使前述工序中得到的反应产物与相对于该反应产物中所含的1摩尔卤素为0.5摩尔的下述通式(V)所示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在路易斯酸催化剂的存在下进行反应,得到下述通式(I)所示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工序,
式(V)中,R4为氢原子或碳数1~5的烷基,Y为化学键、-CH2-、-C(CH3)2-、-S-、-SO2-、-O-、-CO-或-N=N-基,k为0或1,m为0~4的整数,
式(I)中,R1、R2和R3与所述通式(III)同义,R4、Y、k和m与所述通式(V)同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芳香族二磷酸酯包含以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测定为1面积%以下的、下述通式(II)所示的具有羟基苯基的磷化合物作为副产物,
式(II)中,R1、R2和R3与所述通式(III)同义,R4、Y、k和m与所述通式(V)同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芳香族二磷酸酯以GPC测定为95面积%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I)的具有羟基苯基的磷化合物以GPC测定为0.01~0.9面积%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II)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为2,6-二甲酚,所述通式(V)的芳香族二羟基化合物为对苯二酚、间苯二酚或4,4’-联苯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的芳香族二磷酸酯和所述通式(II)的具有羟基苯基的磷化合物为四(2,6-二甲基苯基)-间亚苯基-二磷酸酯和双(2,6-二甲基苯基)-3-羟基苯基磷酸酯的组合、四(2,6-二甲基苯基)-对亚苯基-二磷酸酯和双(2,6-二甲基苯基)-4-羟基苯基磷酸酯的组合、或者四(2,6-二甲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磷酸酯和双(2,6-二甲基苯基)-4’-羟基苯基-4-苯基磷酸酯的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通式(I)的芳香族二磷酸酯和所述通式(II)的具有羟基苯基的磷化合物为四(2,6-二甲基苯基)-间亚苯基-二磷酸酯和双(2,6-二甲基苯基)-3-羟基苯基磷酸酯的组合、或者四(2,6-二甲基苯基)-4,4’-二亚苯基二磷酸酯和双(2,6-二甲基苯基)-4’-羟基苯基-4-苯基磷酸酯的组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工序中,催化剂是相对于磷酰卤为0.1~3.0重量%的氯化镁,磷酰卤相对于1摩尔通式(III)的芳香族单羟基化合物为0.5摩尔,反应在减压下、在50~250℃下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二工序中,催化剂是相对于第一工序中使用的磷酰卤为0.1~5.0重量%的氯化铝,反应在减压下、在50~250℃下进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以下工序:在第二工序之前,将所述第一工序中得到的反应混合物通过30kPa以下的减压来去除未反应的磷酰卤的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芳香族二磷酸酯的制造方法,其还包括以下工序:所述第二工序中得到的通式(I)的芳香族二磷酸酯为油状物时,在比所述芳香族二磷酸酯的熔点低5~100℃的温度下对所述油状物施加应力从而使其粉末化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八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350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CDN预先主动选择优质节点开展优化内容分发服务的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聚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