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熔融玻璃的导管结构和具备该导管结构的减压脱泡装置以及熔融玻璃的减压脱泡方法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7309.2 | 申请日: | 2011-07-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381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10 |
发明(设计)人: | 永田孝弘;三好涉;伊藤肇;滨本浩明;佐佐木道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旭硝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B5/225 | 分类号: | C03B5/225;C03B5/182;C03B5/28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冯雅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融 玻璃 导管 结构 具备 减压 脱泡 装置 以及 方法 玻璃制品 制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熔融玻璃的导管结构和具备该导管结构的减压脱泡装置以及熔融玻璃的减压脱泡方法和玻璃制品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为了提高成形得到的玻璃制品的品质,在用熔融槽将玻璃原料熔融后且在用成形装置对熔融玻璃进行成形前,采用减压脱泡装置来除去熔融玻璃内产生的气泡。
上述减压脱泡装置是如下装置:通过使熔融玻璃通过内部保持于规定真空度的减压脱泡槽内,使熔融玻璃内所含的气泡在较短的时间内成长,利用长大的气泡的浮力使气泡上浮到熔融玻璃的表面上,在熔融玻璃的表面使气泡破裂,从而高效地从熔融玻璃除去气泡。
此外,在减压脱泡装置之类的熔融玻璃制造装置中,形成熔融玻璃的流路的减压脱泡槽、上升管及下降管之类的由中空管构成的熔融玻璃的导管的构成材料必须具备优异的耐热性和对熔融玻璃的耐腐蚀性。作为满足这种条件的材料,以往已知使用铂或铂铑合金之类的铂合金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1),和使用电铸砖之类的耐热砖的技术(参照专利文献2)。
上述的技术中,使用电铸砖那样的耐热砖来构造熔融玻璃的导管时,会有耐热砖所含的成分溶出而混入熔融玻璃的情况,例如从氧化锆类电铸砖中溶出的氧化锆、从氧化铝二氧化硅类电铸砖及氧化锆类砖中溶出的氧化铝等。但是,上述溶出成分均匀地分散在熔融玻璃中时,对所制造的玻璃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降低。
另一方面,熔融玻璃的导管采用铂制或铂合金制的情况下,有时会在铂壁面和熔融玻璃间的界面产生起因于铂或铂合金的异物。于是,该异物残留于熔融玻璃的内部时,所制造的玻璃有可能会产生缺陷。另外,即使是铂制或铂合金制以外的金属,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此外,即使熔融玻璃的导管由任意材料形成时,也会有在导管壁面和熔融玻璃间的界面产生气泡的情况,需要在熔融玻璃的导管结构中设置用于除去上述异物或气泡的结构。
熔融玻璃的导管结构中,作为用于除去混入熔融玻璃中的异物或气泡的现有结构,采用排出口结构、溢流结构等,但存在无法容易地获得充分的除去效果的问题。因此,作为将熔融玻璃从熔融玻璃的减压脱泡槽排出至外部的导管结构的一例,本申请人以前提出了下述结构:在导管的末端部附近的部分采用由内管和外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能够将在内管和外管之间通过的熔融玻璃的一部分排出到熔融玻璃的主流路(主流)的体系外(参考专利文献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2-2211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11-1398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再公表WO2008/026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利用上述的双重管结构的导管,通过将包含容易在外管和熔融玻璃的接触部分产生的异物或气泡的可能性高的熔融玻璃的边界层流导入外管和内管之间的流路,在该流路的下游侧设置封闭端,并在该封闭端形成排出路,可实现下述效果:可高效地仅将包含气泡和异物的熔融玻璃的边界层流分离排出。另外,该效果不局限于在减压脱泡装置中采用双重管结构的情况。
采用这种双重管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如果设置成在熔融玻璃的减压脱泡槽的出口侧支承外管的结构,则需要在外管的内侧用某种结构支承内管,因此考虑采用在外管的内侧通过肋对内管进行吊下支承的结构。此外,相反地,用某种支承结构支承内管时,可以考虑采用在内管的外侧通过肋对外管进行支承的结构。
这样,熔融玻璃的导管结构中采用双重管结构时,可采用通过肋支承内管或外管的结构,但本发明人对该双重管结构进行研究时发现,将双重管结构大型化时,作为铂或铂合金制等的肋的支承结构,有可能发生多种问题。
例如,为了支撑内管的自重,利用焊接等接合方法将肋固定在内管和外管之间,虽然是架设在内管和外管之间,但在内管和外管之间以桥梁状架设多个长方形板状的肋时,如果随着双重管结构的大型化而内管重量增加,则会在接合部及肋受到局部的较大的应力的状态下与高温的熔融玻璃接触,所以需要采用肋与外管或内管的接合部以及肋不会受到局部的较大的应力的肋形状。但是,现状是一直以来还没有提出在由熔融玻璃的导管构成的双重管结构中,对作用于肋的应力状态进行详细分析且对肋的形状进行设计的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旭硝子株式会社,未经旭硝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73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