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并排式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8339.5 | 申请日: | 201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9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布赖恩·M·萨弗兰斯基;罗比·L·彼得松;理查德·L·孙斯达尔;阿伦·D·德卡德;路易斯·J·布拉迪;菲利普·A·诺瓦茨基;布赖恩·R·吉林厄姆;特拉西·S·科夫斯塔德;马克·A·史密斯;柯蒂斯·R·凯;史蒂芬·L·纳尔逊;基思·A·霍尔曼;杰弗里·M·马厄;凯文·A·麦克纳特;杰罗姆·J·鲁巴特;亚当·J·施兰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F16H57/04;B60K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魏金霞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排 车辆 | ||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车辆,并且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并排式座位的车辆。
并排式车辆是众所周知的。本公开内容涉及包括多用途车辆的车辆。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系统。本公开内容涉及用于车辆的悬架系统。
在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地通过驱动轴操作性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以下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所述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平行。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所述第二位置在将后驱动单元连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的驱动轴的靠后处,并且,所述第二位置在穿过后驱动单元的第一侧向延伸端的平面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之间。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后驱动单元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联接,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动力源的靠前处。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的下方。在其另一变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在本公开内容的另一示例性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地面接合构件支撑车架;动力源,动力源通过车架支撑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多个地面接合构件中的至少一个以驱动车辆;驾驶员区,驾驶员区通过车架支撑,驾驶员区包括座位和驾驶员控制装置;后驱动单元,后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后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通过驱动轴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后处的至少第一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和第一后悬架系统,第一后悬架系统将第一地面接合构件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第一后悬架系统包括控制臂,控制臂在车架的后面处联接至车架。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一个示例中,车辆的后面是平面。在另一示例中,第一后悬架包括第二控制臂,第二控制臂在第二位置处可运动地联接至车架的后面,第二控制臂从观察方向未被车架遮挡,观察方向垂直于车辆的中心线纵向平面并且在车辆的靠后处。在其变型中,控制臂和第二控制臂联接至轴承座,轴承座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轴承座包括开口,驱动轴穿过开口操作性地联接至第一地面接合构件。第一后悬架可以包括半径臂,半径臂在动力源的靠前的第三位置处联接至车架,并且,联接至轴承座。第三位置可以在驾驶员区的座位下方。第一后悬架包括阻尼构件,阻尼构件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在第四位置处联接至半径臂,第二端在第五位置处联接至车架。第五位置在第四位置的靠前处并且比第四位置更靠近纵向中心线平面。在另一示例中,车辆还包括前驱动单元,前驱动单元通过车架支撑并且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前驱动单元操作性地联接至动力源并且操作性地联接至定位在驾驶员区的靠前处的至少第二地面接合构件,以将从动力源接收的动力传送至第二地面接合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北极星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83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