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TPMS和SMART进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39439.X | 申请日: | 2011-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85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B·K·里克菲尔特;新井秀明;N·斯特罗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C23/00 | 分类号: | B60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刘久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tpms smart 进入 系统 | ||
1.一种车辆进入/轮胎压力监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左前轮胎传感器,其被安装在车辆的左前轮胎中;
左后轮胎传感器,其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左后轮胎中;
右前轮胎传感器,其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右前轮胎中;
右后轮胎传感器,其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右后轮胎中;
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第一低频(“LF”)天线,所述第一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这些轮胎传感器中的两个轮胎传感器的第一LF场;
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第二LF天线,所述第二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这些轮胎传感器中的两个轮胎传感器的第二LF场;
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第三LF天线,所述第三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这些轮胎传感器中的两个轮胎传感器的第三LF场;
安装在所述车辆上的第四LF天线,所述第四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这些轮胎传感器中的两个轮胎传感器的第四LF场,其中这些天线中的两个天线还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用于实现无钥匙进入所述车辆的便携式发射/接收单元的SMART进入LF搜索场;以及
ECU,其与这些轮胎传感器和这些LF天线通信,其中所述ECU被配置为从各个轮胎传感器接收标识信号,并且基于哪个天线唤醒发射相应的标识信号的轮胎传感器以及所述相应的标识信号是否与接收到的其它标识信号匹配,确定各个轮胎传感器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LF天线是朝向所述车辆前方安装的前LF天线,所述前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前轮胎传感器的前LF场;
所述第二LF天线是朝向所述车辆后方安装的后LF天线,所述后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后轮胎传感器的后LF场;
所述第三LF天线是与所述车辆的左门相邻地、在所述车辆的左门中或在所述车辆的左门上安装的左侧LF天线,所述左侧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左轮胎传感器的左LF场;并且
所述第四LF天线是与所述车辆的右门相邻地、在所述车辆的右门中或在所述车辆的右门上安装的右侧LF天线,所述右侧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右轮胎传感器的右LF场。
3.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各个轮胎传感器和各个侧天线被配置为使得当所述轮胎不移动时,所述右LF场或所述左LF场有至少大约80%的机会唤醒各个轮胎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系统,其中各个轮胎传感器、所述前天线和所述后天线被配置为使得当轮胎不移动时,所述右LF场、所述左LF场、所述前LF场或所述后LF场有至少大约95%的机会唤醒各个轮胎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左侧天线被安装至所述左门下方的所述车辆的左侧梁,并且所述右侧天线被安装至所述右门下方的所述车辆的右侧梁。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左侧天线被安装至所述左门,并且所述右侧天线被安装至所述右门。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系统,该系统还包括门开关,所述门开关被与所述车辆的所述左门和所述右门相邻地安装,或者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所述左门和所述右门之中或者之上,所述门开关被配置为检测与所述门开关关联的所述车辆的门是否打开并与所述ECU通信,其中所述ECU被配置为在确定各个轮胎传感器的位置的同时忽略来自安装至打开的门的相应天线的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中:
所述第一LF天线是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左前角附近的左前LF天线,所述左前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前轮胎传感器的左前LF场;
所述第二LF天线是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左后角附近的左后LF天线,所述左后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后轮胎传感器的左后LF场;
所述第三LF天线是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右前角附近的右前LF天线,所述右前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前轮胎传感器的右前LF场;并且
所述第四LF天线是被安装在所述车辆的右后角附近的右后LF天线,所述右后天线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后轮胎传感器的右后LF场,
其中所述所述第一天线、所述第二天线、所述第三天线和所述第四天线中的各个天线均与所述车辆的相应轮窝分开,并且还被配置为发射用于唤醒所述便携式发射/接收单元的SMART进入搜索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43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