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体减振控制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80039654.X 申请日: 2011-07-26
公开(公告)号: CN103079925A 公开(公告)日: 2013-05-01
发明(设计)人: 村田隼之;小林洋介 申请(专利权)人: 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B60W30/02 分类号: B60W30/02;B60W10/06;B60W10/184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邸万奎
地址: 日本神***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车体 控制 装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体减振控制装置,通过车轮制驱动力的校正控制来抑制车体的振动(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其中该车体是经由悬挂装置而悬挂了车轮的车辆的弹簧上重量。

背景技术

作为车体减振控制装置,在以往已知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内容。

该车体减振控制技术的要点在于,从制驱动扭矩以及车轮速度来估计作为悬挂装置的弹簧上重量的车体的振动,求出用于抑制该车体振动的制驱动力校正量,通过将车轮的制驱动扭矩校正对应于该校正量的量而进行车体的减振。

现有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特开2009-247157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车体振动中的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是相关联的,因此无法互相独立地进行抑制。

而且,车体振动中的前后颠簸振动具有使驾驶员的视线移动变大的倾向,因此严重影响车辆的乘车舒适性以及驾驶员的疲劳。

但是,在如上述引用技术那样的以往的车体减振控制中,不考虑该情况而只求出用于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的制驱动力校正量,并将车轮的制驱动扭矩校正与该校正量对应的量,

因此无法以规定的优先程度来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导致前后颠簸振动抑制不足,发生使驾驶员的视线移动变大而降低乘车舒适性或者加大驾驶员的疲劳的问题。

为了解决该问题,若想最合适地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中的每一个,则需要大量模拟或者反复实验等工作,不得不采用复杂的结构,无论如何都会导致成本的上升而不符合实际。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体减振控制装置,使得在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之间具有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优先程度,由此不会因前后颠簸振动抑制不足,而降低乘车舒适性或者加大驾驶员的疲劳。

进而,其目的在于,能够实现不依赖于很大的工作量,且以简单的结构廉价地,改善乘车舒适性以及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为了该目的,本发明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如下构成:

首先,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前提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

该装置为用于通过车轮制驱动力的校正控制来抑制包含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的车体振动,其中该车体是经由悬挂装置而悬挂了车轮的车辆的弹簧上重量。

本发明对于该车体减振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车体振动估计部,估计所述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

优先程度设置部,设置所述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的优先程度,使得在所述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中,优先抑制所述前后颠簸振动;以及,

减振用制驱动力校正量运算部,满足该优先程度设置部所设置的优先程度的同时,基于所述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而求出用于抑制所述车体振动的减振用制驱动力校正量,以供所述车轮制驱动力的校正控制。

根据上述的本发明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

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优先于上下跳振的同时,基于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而求出用于抑制所述车体振动的减振用制驱动力校正量,将车轮制驱动力校正与该校正量对应的量,而进行用于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的车体减振控制。

通过这样比上下跳振优先抑制前后颠簸振动,不会发生前后颠簸振动的抑制不足,从而可以消除所述的问题,即因颠簸振动抑制不足而降低乘车舒适性或者加大驾驶员的疲劳。

不仅如此,由于是通过在前后颠簸振动以及上下跳振之间设置抑制优先度而解决上述的问题,

可以不依赖于很大的工作量,且以简单的结构廉价地,实现改善乘车舒适性以及减少驾驶员的疲劳。

附图说明

图1是以车载状态来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的概要系统图。

图2是用于表示同一实施例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的概要系统的功能方框线图。

图3是用于表示图1、2中的减振控制控制器的功能方框线图。

图4是图2中的驱动力控制部的功能方框线图。

图5是用于示例油门开度APO与驾驶员所请求的请求发动机扭矩Te_a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6是图2中的制动力控制部的功能方框线图。

图7是用于示例刹车踏板踏力BPF与驾驶员所请求的请求制动扭矩Tw_b之间的关系的特性线图。

图8是用于表示图2、3所示的减振控制控制器执行的减振控制程序的流程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8的车体减振控制中使用的车辆的运动模型的说明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396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