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40138.9 | 申请日: | 2011-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69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24 |
发明(设计)人: | 星野谷武;中山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B60K6/387;B60K6/442;B60K6/52;B60L11/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装置 液体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其具备产生车辆的驱动力的电动机、设置在电动机与车轮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来切断或连接动力的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作为此种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以往公知有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如图32所示,该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压控制装置120能够将从电动液压泵121喷出的油经由调节器阀122、单向阀123及离合器油路切换阀124而向液压离合器107供给,且在将单向阀123和离合器油路切换阀124连结的供油路125上连接有储液器126。
调节器阀122构成为:阀芯122a被弹簧122b向将泵油路127和需要润滑及/或冷却的油被供给部130隔断的方向(在图32中为左方,以下,称为非排泄方向)施力,且在向图中左端的油室122c输入的泵油路127的液压的作用下,被向将泵油路127和油被供给部130连通的方向(在图32中为右方,以下,称为排泄方向)按压,并且在向图中右端的油室122d输入的液压的作用下,被向非排泄方向按压。另外,调节器阀122的右端的油室122d能够经由液控油路128和电磁阀129与泵油路127连接。
并且,在使液压离合器107接合时,若供油路125的液压比规定压力低,则使电动液压泵121以高压模式运转,通过向电磁阀129的电磁元件129a通电,使泵油路127和液控油路128连接而向油室122d输入泵油路127的高压的油。此时,阀芯122a向非排泄方向移动,来隔断泵油路127与油被供给部130的连通,从而防止高压的油向油被供给部130流动。
另外,在供油路125的液压超过上限值时,使电动液压泵121以低压模式运转,通过停止向电磁阀129的电磁元件129a的通电,来隔断泵油路127与液控油路128的连接,从而使液控油路128与排泄口129b连接而使油室122d向大气开放。此时,阀芯122a向排泄方向移动,从而使泵油路127与油被供给部130连通而将油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2006-258279号公报
发明的概要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液压控制装置120中,当电动液压泵121起动后,在向调节器阀122的油室122c输入规定压力的液压之前,阀芯122a不向排泄方向移动而不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油,从而可能产生润滑·冷却不足。
另外,在向液压离合器107供给高压的油时,若向油室122d供给油,则阀芯122a向非排泄方向移动而不向油被供给部130供给油,从而可能产生润滑·冷却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向需要润滑或冷却的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且能够抑制润滑·冷却不足的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为车辆用驱动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驱动装置1)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回路71、71A~71F),其具备:
电动机(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机2A、2B、2C),其产生车辆的驱动力;
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液压制动器60A、60B),其设置在所述电动机与车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后轮LWr、RWr)的动力传递路径上,来切断或连接动力;
液体被供给部(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润滑·冷却部91),其为所述电动机和所述动力传递路径中的至少一方,被供给用于冷却或润滑的液体,
所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液体流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供给装置(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电动液压泵70),其向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及所述液体被供给部供给液体;
流路切换阀(例如,后述的实施方式的油路切换阀73),其配设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和所述液体被供给部连通的液体流路上,或横跨将所述液体供给装置与所述液压式切断连接机构连通的液压路和所述液体流路而配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01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壶熏香器
- 下一篇:一种基于云计算互动广告信息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