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开关型荧光纳米颗粒探针及使用其的荧光分子成像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0557.2 | 申请日: | 2011-08-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69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原功;小关英一;佐治英郎;木村俊作;小野正博;天满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49/00 | 分类号: | A61K49/00;A61K9/51;A61K47/34;A61K47/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荧光 纳米 颗粒 探针 使用 分子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生物适应性的、在由两亲性物质构成的分子聚集体中内含荧光色素而成的荧光纳米颗粒及使用其作为探针的荧光成像。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纳米技术的关注在高涨,开发了利用纳米尺寸物质特有的性质的新型功能性材料。该新型功能性材料可以在能源、电子及医药等广泛的领域中应用。纳米技术尤其在生物体样本中的物质的检测、体内(in vivo)成像中引人注目。
在医药领域中,让近红外荧光色素在肿瘤部分聚集、将肿瘤部分成像的近红外荧光摄影法受到了关注。在该方法中,将具有通过激发光照射而在近红外区域发射荧光的性质的化合物作为造影剂给药于生物体内。接着,从身体的外侧照射近红外波长的激发光,检测由在肿瘤部分聚集的荧光造影剂发射的荧光,确定病变部位。
用作成像用探针的物质主要由载剂和荧光色素构成,分别报告了各种形态的物质。
作为载剂,可列举出脂质体纳米颗粒(日本特开2005-220045号公报(专利文献1))、肽型纳米颗粒(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51(1998)241-248(非专利文献1)、使用具有聚谷氨酸甲酯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作为疏水性嵌段的纳米颗粒(日本特开2008-024816号公报(专利文献2))、使用由聚肌氨酸链和聚乳酸链构成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的纳米颗粒(Chemistry Letters,vol.36,no.10,2007,p.1220-1221(非专利文献2))、使用由聚肌氨酸链和聚乳酸链构成的两亲性嵌段聚合物和聚乳酸的纳米颗粒(国际公开第2009/148121号小册子(专利文献3))等。
荧光色素是通过共价键与载剂键合或者通过非共价键内含在载剂中的物质,可使用荧光素系色素、花青系色素、若丹明(若丹明)系色素等。作为花青系色素,大多使用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开发了各种吲哚菁衍生物(Bioconjugate Chem.1996,7,356-362(非专利文献3),日本药学会第131年会,29p-am395Q海报,2010年3月29日(非专利文献4))。另外,还报道了使通过同时内含吲哚菁衍生物和猝灭剂而猝灭的纳米颗粒在达到肿瘤组织时获得荧光性的方法(Cancer Research,60,4953-4958,September1,2000(非专利文献5)、Bioconjugate Chem.2002,13,605-610(非专利文献6)、Cancer Research,2009;69:(4).February15,2009(非专利文献7))。
更具体而言,在上述非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用由聚肌氨酸链和聚乳酸链构成的两亲性聚合物(PSar70-PLLA30)的6mg/mL溶液500μL和吲哚菁衍生物IC7-1的1mg/mL溶液3.16μL制作纳米颗粒IC7-1lactosome。即,公开了该纳米颗粒IC7-1lactosome中的吲哚菁衍生物IC7-1的内含量为0.48mol%。该内含量相当于,相对于一个纳米颗粒IC7-1lactosome,具有一个吲哚菁衍生物IC7-1分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2004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024816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09/148121号小册子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ジャ一ナル·オブ·コントロ一ルド·リリ一ス(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第51卷,1998年,第241-248页
非专利文献2:“ケミストリ·レタ一ズ(Chemistry Letters)”,第36卷,第10号,2007年,第1220-1221页
非专利文献3:“バイオコンジュゲ一ト·ケミストリ(Bioconjugate Chemistry)”,1996年,第7卷,第356-362页
非专利文献4:日本药学会第131年会,29p-am395Q海报,2010年3月29日
非专利文献5:“キャンサ一·リサ一チ(Cancer Research)”,第60卷,第4953-4958页,2000年9月1日
非专利文献6:“バイオコンジュゲ一ト·ケミストリ(Bioconjugate Chemistry)”,2002年,第13卷,第605-610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未经株式会社岛津制作所;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05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送电线路放线用车载卷线装置
- 下一篇:支瓶带电紧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