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着片以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42769.4 | 申请日: | 201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541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6-12 |
发明(设计)人: | 上村和惠;网野由美子;铃木悠太;小野义友;中岛惠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琳得科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7/02 | 分类号: | C09J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凤桐;周建秋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着 以及 电子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着片、以及具备该粘着片作为电子设备用构件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近几年,有机电子学作为能够使用涂布或印刷工序在挠性的塑料基板上在接近室温的低温下形成显示器、电路、电池等的技术受到关注,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有机设备的研究开发。
例如,作为用于液晶显示器或者电致发光(EL)显示器的发光元件,利用低电压直流驱动的可高亮度发光的有机EL元件受到关注。在这些显示器中,为了实现薄型化、轻量化、挠性化等,对将透明塑料薄膜用作具有电极的基板进行了研究。
但是,该有机EL元件在驱动一定时间后,存在发光亮度、发光效率、发光均匀性等发光特性与初期相比劣化的问题。作为该问题的原因,认为是侵入到有机EL元件内的氧或水蒸气等引起的电极的氧化或有机物的改性、驱动时的热引起的有机材料的氧化分解等。作为基板使用的塑料薄膜,易于透过氧或水蒸气等,存在容易引起有机EL元件的劣化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究了将有机EL元件通过具有抑制与氧或水蒸气的接触的阻气性的粘着片密封。作为付与阻气性的方法,通常为公知的是硅蒸镀膜,但是由于蒸镀需要大型设备,在成本方面存在问题。
此外,公开了在薄膜的至少一面上形成聚硅氮烷膜,在該聚硅氮烷膜上实施等离子体处理,来制备阻气性薄膜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然而,使用该阻气性薄膜作为基材时,存在阻气层产生裂纹等的问题。
除此之外,作为有机设备用的粘着片,例如,公开了使用聚异丁烯系的树脂作为粘结层使用的粘结性薄膜(参照专利文献2)。然而,专利文献2的粘结层难以抵抗高温·紫外线等,有机EL元件或设备根据长时间驱动或驱动环境而暴露在高温下或紫外线照射下,有可能存在粘结层的树脂本身劣化,粘结性薄膜的性能降低以及伴随其的有机EL元件的劣化的问题。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3758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7-1975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的解决,目的在于提供阻气性、耐弯折性、以及透明性良好的粘着片、以及具备将该粘着片作为电子设备用构件的电子设备。
本发明的发明人发现,构成粘着片的阻气层由至少含有氧原子和硅原子的材料构成的,阻气层的表层部中的氧原子、氮原子以及硅原子的存在比例、以及膜密度为特定的范围的粘着片能够解决上述课题。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1]-[8]。
[1]一种粘着片,该粘着片在基材上至少具有阻气层和粘着剂层,其中,所述阻气层由至少含有氧原子和硅原子的材料构成,相对于所述阻气层的表层部中的氧原子、氮原子以及硅原子的存在总量,氧原子的存在比例为60-75%、氮原子的存在比例为0-10%,硅原子的存在比例为25-35%,且所述阻气层的表层部的膜密度为2.4-4.0g/cm3。
[2]根据上述[1]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构成所述阻气层的材料由聚硅氮烷化合物形成。
[3]根据上述[2]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聚硅氮烷化合物为全氢聚硅氮烷。
[4]根据上述[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阻气层通过注入离子而形成。
[5]根据上述[4]所述的粘着片,其中,所述离子是将选自由氢、氮、氧、氩、氦、氖、氙、以及氪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气体离子化而得到的。
[6]根据上述[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在40℃、相对湿度90%的氛围下,50μm厚度的所述粘着剂层的水蒸气透过率为25g/m2/天以下。
[7]根据上述[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其中,形成所述粘着剂层的粘着剂为橡胶系粘着剂或丙烯酸系粘着剂。
[8]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具备上述[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粘着片作为电子设备用构件。
本发明的粘着片具有良好的阻气性、耐弯折性、以及透明性。因此,本发明的粘着片能够适用于显示器或太阳能电池等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粘着片的构成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2]为表示使用了本发明的粘着片的有机EL元件的例子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粘着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琳得科株式会社,未经琳得科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427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3G物流网智能系统自动售货机
- 下一篇:全媒体阅报售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