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升降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3598.5 | 申请日: | 2011-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1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0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晃之;岩谷努;金井俊之;高仓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E05F11/42 | 分类号: | E05F11/42;B60J1/17;E05F15/1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王小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升降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汽车的窗玻璃升降的车窗升降器。
背景技术
作为车窗升降器的现有示例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该车窗升降器具备:驱动齿轮,其安装于驱动马达;可扩展的挠性的推拉条体,其与驱动齿轮啮合,且通过驱动齿轮向两个方向的旋转而被推拉;承载架,其与推拉条体的一端侧连结,并与窗玻璃连结;以及导轨,其在驱动路径中对推拉条体和承载架进行引导。
专利文献1的技术涉及推拉条体自身的结构,在该文献中记载了将加强用的链条结合并固定于挠性的长尺寸体来构成推拉条体的内容。
另外,作为涉及车窗升降器的安装结构的现有技术,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结构。在该文献中,记载了这样的内容:将车窗升降器与门铰链、门锁一起安装于在门外部面板固定的侧梁。
另外,作为不具有驱动马达的手动式的车窗升降器的现有示例,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结构。
另外,作为具备齿条带和驱动齿轮的车窗升降器的现有技术,可以列举出专利文献4所记载的结构。该现有的车窗升降器具备:安装于驱动马达的驱动齿轮;可扩展的挠性的齿条带,其与该驱动齿轮啮合,通过驱动齿轮向两个方向的旋转而被推拉;以及齿条引导件,其对齿条带进行引导。在齿条带的前端侧连接着车窗,通过将驱动齿轮的旋转力转换为直线移动力来使该车窗升降。
齿条引导件具备对齿条带的移动进行引导的一对侧壁。在这些侧壁中的与驱动齿轮对置的一个侧壁设有缺口,另一个侧壁连续地形成。当驱动齿轮旋转时,在齿条带沿着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作用有力,但通过齿条引导件的另一个侧壁限制了齿条带的移动。因此,齿条带的齿条齿与驱动齿轮不分离,能够防止驱动齿轮空转。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1.日本特开昭59-52078号公报
2.日本特许第3215928号公报
3.美国特许第4004371号说明书
4.日本实开昭60-6828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从相对于汽车的侧门等安装对象物的组装性等的方面出发,优选的是,驱动马达和导轨为通过简单的结构组装成一体的状态。特别是在使用可扩展的推拉条体的车窗升降器时,对于保持怠速路径的推拉条体的轨道的保持部的结构,也需要考虑相对于安装对象物的组装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相对于安装对象物的组装性优异且能够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的车窗升降器。
另外,对推拉条体要求下述功能:将驱动马达的旋转力高效地转换为承载架的大致直线的移动力进行传递。由于推拉条体为长尺寸的部件,因此,对于在门面板这样有限的空间内布置时,重要的是,在抑制力的传递效率降低的同时紧凑地将推拉条体拉回,并且实现车窗升降器的轻量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推拉条体中的力的传递损失的降低、布置空间的紧凑化以及车窗升降器的轻量化的车窗升降器。
另外,在由齿条带构成推拉条体的情况下,重要的是,在驱动齿轮与齿条带的啮合部,不会卷入齿条带,使驱动齿轮与齿条带两者平滑地啮合。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车窗升降器中,以简单的结构使驱动齿轮和齿条带稳定地啮合。
另外,在专利文献4的技术中,当驱动齿轮旋转时,齿条带和齿条引导件的另一个侧壁不断受到远离驱动齿轮的方向的力,因此,存在齿条带的另一个侧壁倾倒的可能性。如果该侧壁倾倒,则存在齿条带和驱动齿轮分离而导致驱动齿轮空转这样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驱动齿轮的空转的车窗升降器。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所述问题,本发明的车窗升降器具备:驱动齿轮,其安装于驱动马达;可扩展的挠性的推拉条体,其与所述驱动齿轮啮合,且通过驱动齿轮的向两个方向的旋转而被推拉;承载架,其与所述推拉条体的一端侧连结,并且与窗玻璃连结;以及导轨,其在驱动路径中对所述推拉条体和所述承载架进行引导,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窗升降器设有框架,所述框架通过一体地形成所述驱动马达的固定支承构件、所述导轨的固定支承构件、怠速路径中的所述推拉条体的轨道的保持构件、以及相对于安装对象物进行安装的安装构件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八千代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359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重叠关联成像术中探测的校准
- 下一篇:支撑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