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和板状制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55598.9 | 申请日: | 201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1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栗村启之;宫崎隼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3B33/07;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苗堃;陈剑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透光 硬质 层叠 加工 方法 制品 制造 | ||
1.一种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将2片以上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彼此用光固化性的粘合剂贴合而成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工序,
-通过下述粘接剂X、粘接剂Y或者它们的组合将该层叠体固定于承受台的工序,
-进行将固定于承受台的该层叠体在厚度方向切断、形成分割成所希望数目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A,或者对固定于承受台的该层叠体进行所希望的外形加工B的工序,以及
-不将加工后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加热至40℃以上,而通过给予外力从承受台剥离的工序,
<粘接剂X>
是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B'、有机过氧化物即成分C'以及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促进剂即成分D'且成分A'、B'、C'以及D'的总计质量占组合物的90质量%以上的粘接性组合物,
<粘接剂Y>
是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B以及光聚合引发剂即成分C且成分A、B以及C的总计质量占组合物的90质量%以上的粘接性组合物。
2.一种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准备将2片以上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彼此用光固化性的粘合剂贴合而成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工序,
-通过下述粘接剂X、粘接剂Y或者它们的组合将该层叠体固定于承受台的工序,
-进行将固定于承受台的该层叠体在厚度方向分割,形成被分割成所希望数目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A的工序,
-不将分割后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加热至40℃以上,而通过给予外力从承受台剥离的工序,
-将剥离后的各个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用粘接剂X、粘接剂Y或者它们的组合固定于承受台的工序,
-对固定于承受台的该层叠体进行所希望的外形加工B的工序,以及
-不将实施了该外形加工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加热至40℃以上,而通过给予外力从承受台剥离的工序,
<粘接剂X>
是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B'、有机过氧化物即成分C'以及所述有机过氧化物的分解促进剂即成分D'且成分A'、B'、C'以及D'的总计质量占组合物的90质量%以上的粘接性组合物,
<粘接剂Y>
是含有多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A、单官能(甲基)丙烯酸酯即成分B、以及光聚合引发剂即成分C且成分A、B以及C的总计质量占组合物的90质量%以上的粘接性组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进行所述加工A时,以该加工后也能够维持分割后的各个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固定于承受台的状态的涂布图案将粘接剂X、粘接剂Y或者它们的组合涂布于承受台和/或该层叠体的粘接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进行所述加工B时,以粘接剂Y包围粘接剂X的周围的涂布图案将粘接剂X和粘接剂Y涂布于承受台和/或该层叠体的粘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粘接剂X、粘接剂Y或者它们的组合是粘接剂X和粘接剂Y的混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至少使用粘接剂X且粘接剂X不含有极性有机溶剂。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不将所述分割后的或者实施了所述外形加工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加热至40℃以上而通过给予外力从承受台剥离的工序,是在承受台与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之间的粘接剂层插入夹具,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剥离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其中,透光性硬质基板是平板玻璃。
9.一种板状制品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对实施了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的加工方法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层叠体进行加热而将贴合的透光性硬质基板彼此剥离,形成多个板状制品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55598.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保健马铃薯脆片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吸引夹持器及移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