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4448.4 | 申请日: | 2011-10-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86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雄大;远山龙也;水谷公士;岛内孝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电装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空调装置,其抑制由门微小开度引起的风笛噪音的产生,并且相对于由冲压(ラム圧)(由车辆行驶引起的行驶风压力)引起的风量增大而不会在模拟室内送风时损害舒适感。
背景技术
在朝向乘客的脚下吹出空调风的FOOT(脚部)模式时,有时通过FOOT开口部而极其多地分配空调风、并且通过DEF(除霜器)开口部而将微小风量的空气朝向车窗玻璃侧吹出而发挥车窗玻璃的防雾性能。在这样的FOOT模式中,有时吹出模式门被操作至微小开度位置。这种情况下,由于DEF开口部、FACE开口部的微小间隙将空气流急剧地节流,使空气在微小间隙中高速地喷出,因此存在有产生风笛噪音的问题。
对于这样的问题,公知有专利文献1,其目的在于,抑制由吹出模式门的微小开度位置引起的问题的产生。图1的(a)是专利文献1的空调单元的概略剖视图,图1的(b)是专利文献1的各模式的风量比例与门模型(door pattern)。以下,简单说明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专利文献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分成空调单元10与向该空调单元10输送空气的送风机单元9这两个部分。送风机单元9在车厢内前部的仪表盘内侧之中,从中央部朝向助手座侧偏置配置,与此相对,空调单元10在车厢内前部的仪表盘内侧之中,配置在车辆左右(宽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空调单元10具有构成朝向车厢内进行送风的空气通路的树脂制的空调壳体11,在该空调壳体11内,内置有成为冷却用热交换器的蒸发器12与成为加热用热交换器的加热芯13。在空调壳体11内的、最靠近车辆前方侧的部位形成有空气入口空间14。送风机单元9的离心式送风机的送风空气流入该空气入口空间14。
在空调壳体11内,在空气入口空间14正后方的部位配置有蒸发器12。该蒸发器12是如公知的那样,通过从送风空气对制冷循环的低压冷媒的蒸发潜热进行吸热而将送风空气冷却。然后,在蒸发器12的空气流下游侧(车辆后方侧),从蒸发器12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有加热芯13。加热芯13对通过蒸发器12的冷风进行再加热,在其内部,流动有来自车辆发动机的高温的热水(发动机冷却水),将该热水作为热源而对空气进行加热。
通过加热芯13的空气流上游侧的空气的空气通路被空调壳体11内的第一上游侧分隔构件15分隔成上方侧的第一上游侧通路16与下方侧的第二上游侧通路17。该第一上游侧分隔构件15形成为从蒸发器12的空气出口侧延伸到加热芯13的空气入口侧,并且形成为在空调壳体11内部空间的车辆左右方向的全长范围内延伸。在空调壳体11内的空气通路中,在加热芯13的上方部位以及下方部位分别形成有绕过加热芯13而供空气(冷风)流动的第一旁通通路18、第二旁通通路19。加热芯13上游侧的第二上游侧通路17形成为通路截面积比第一上游侧通路16的通路截面积大(例如,1∶9的比例)。
在蒸发器12与加热芯13之间,分别配置有第一空气混合门20以及第二空气混合门21。各空气混合门20、21由平板状的滑动门构成。各空气混合门20、21借助驱动齿轮20a、21a向与空气通路的空气流交叉的方向移动,从而对空气通路进行开闭。第一空气混合门20、第二空气混合门21构成通过风量比例的调整来调整朝向车厢内前风挡玻璃、车厢内乘客侧的吹出空气温度的温度调整部件。
在加热芯13的空气流下游侧(车辆后方侧),设有从第一上游侧分隔构件15的朝向车辆后方的延长线上的位置起,朝向上方延伸的第一下游侧分隔构件22。并且,以从第一下游侧分隔构件22的端部而朝向除霜器开口部26与面部开口部28之间的空调壳体11上壁面延伸的方式,设有第一切换门23。第一切换门23配置为能够以旋转轴23a为中心进行旋转。利用该第一下游侧分隔构件22以及第一切换门23,形成有向除霜器开口部26引导空气的第一下游侧通路24以及向面部开口部28、脚部开口部30引导空气的第二下游侧通路25。除霜器开口部26、面部开口部28、脚部开口部30各自借助能够以旋转轴27a、29a、31a为中心进行旋转的板状的除霜器门27、面部门29、脚部门31进行开闭。
当将第一切换门23操作到图1的单点划线位置时,第一切换门23遮断第一下游侧通路24与第二下游侧通路25之间的连通(这里称作“分隔位置”)。与此相对,当将第一切换门23操作至图1的实线位置时,使第一下游侧通路24与第二下游侧通路25连通(这里称作“连通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电装,未经株式会社电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44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盐酸哌醋甲酯的低温合成
- 下一篇:用于模制和硫化轮胎的硫化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