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轧制控制装置、轧制控制方法及轧制控制程序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68223.6 | 申请日: | 2011-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799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30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B21C47/02 | 分类号: | B21C47/02;B21B1/32;B21B37/46;B21C4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轧制 控制 装置 方法 控制程序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轧制控制装置、轧制控制方法及轧制控制程序,尤其是涉及被轧制件的板厚局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张力变动的抑制。
背景技术
在轧制机中,使用上下作业辊间的间隔、即辊间距离和该轧制机前后设备的辊速来控制被轧制件的张力及轧制负荷,由此进行轧制作业。在轧制作业中,按照预先设定好的轧制机的控制操作量、即辊间距离和辊速的模式进行操作,并实施用于将作为轧制机的控制状态量的被轧制件的板厚、张力、轧制负荷维持在设定值的反馈控制。
在上述轧制机中被轧制的板状的被轧制件被卷绕成圆筒形的螺旋状而被保管或输送。在利用轧制机对卷成螺旋状的被轧制件(以下,称为轧制卷材)进行轧制的情况下,从轧制卷材退卷出被轧制件,由轧制机轧制而使板厚变薄,并再次将被轧制件卷绕成螺旋状。作为进行上述操作的装置,通常使用被称作张力卷筒的机械装置。
当从上述那样的轧制卷材退卷出被轧制件而执行轧制作业时,都会到达被轧制件的终端。然而,若考虑作业效率,优选不停止装置而连续地进行轧制作业。为此,有时通过将其它轧制卷材的被轧制件的前端焊接到处在轧制中的轧制卷材中的被轧制件的终端来连续地进行轧制作业。
图23(a)~图23(c)是表示如上述那样焊接后的被轧制件的示例的图。图23(a)是表示将板状的被轧制件在板长方向上连接并如范围M所示那样将板的端面彼此焊接的情况的图。另外,图23(b)是表示将板状的被轧制件的端部的板面重叠而如范围M所示那样将其接触面焊接的情况的图。此外,图23(c)是表示图23(b)的状态起,考虑轧制机的轧制而利用砂轮机等一定程度调整板面的状态的图。
若在图23(a)、图23(c)的状态下,由于被轧制件的板厚在焊接点处无较大地变动,因此能够直接输送至轧制机而进行轧制。然而,包含图中的范围M的被轧制件与其它部分相比被轧制件的硬度不同,影响轧制机的反馈控制。另外,被轧制件表面的状态也与其它部分不同,还可能导致与被轧制件接触而进行轧制的工作辊发生破损。
如图23(d)所示,在包含范围M的部分通过轧制机机座时扩大工作辊的辊间距离,使得工作辊与被轧制件不接触而回避轧制,由此能够解决上述课题。然而,被轧制件被卷曲而绕在张力卷筒的圆筒状的机械装置上,因此在被轧制件的一部分的板厚比其它部分厚的情况下,如图24的凸部P所示,产生只有该部分的张力卷筒的半径变动的卷径变动。
该卷径变动与张力卷筒的偏心同样地产生作用,在卷筒的转速固定的情况下,成为向轧制机供给的被轧制件的板速度变动。轧制机的入侧及出侧的板速度变动产生出侧板厚变动。例如,在被轧制件的原板厚为3mm,产品规格的完成板厚为0.5mm的情况下,具有张力卷筒的半径在圆周方向的一部分处增厚2.5mm左右的部分。例如即使在卷筒半径为0.5m的情况下,也导致0.5%的卷筒直径变动。若卷筒转速固定,因被轧制件的板速度发生0.5%变动而导致出侧板厚发生0.5%变动。
因此,一直以来,在作业中在机械结构方面进行各种研究,以尽可能地减小张力卷筒的卷筒偏心。作为消除因张力卷筒的卷筒偏心而导致出侧板厚变动的方法,存在对作业辊间隔进行操作的方法和对张力卷筒的电流进行操作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12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3-4762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8-39245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19325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对于作为现有技术而公开那样的使轧制机的作业辊间隔变化的方法,由于作为轧制现象,张力变动增大,因此在作业的稳定性方面存在问题,另外,出侧板厚的抑制效果也因张力变动而变小。另外,使张力卷筒的电流变化的方法由于卷筒的半径变动限于定域化(角度为10~30度位),若不使大的加减速电流通过就无法抑制板厚变动,因此并不实用。
此外,在通过使卷筒速度变化来抑制因卷筒偏心而引起的被轧制件的板速度变动的情况下,张力卷筒具有较大的惯性力矩,由于从电动机到卷筒速度存在响应时间,因此难以抑制板速度变动。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需要在被轧制件的一部分不进行轧制而使辊间距离张开,其结果是板厚局部地变化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因此而引起的卷径的变动。
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82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构件、其生产方法、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下一篇:用于定位电路板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