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及车辆用控制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69559.4 | 申请日: | 2011-03-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2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干场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K35/00 | 分类号: | B60K35/00;B60K6/22;B60K6/445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高培培;车文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有旋转电机和内燃机的车辆的控制。
背景技术
根据日本特开2007-23919号公报(专利文献1)公开的发动机起动控制系统,公开了一种在车辆的行驶中因某些原因而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在按钮开关已被按下时,即使没有将制动踏板踏入也能使发动机再起动的技术。
另外,近年来,作为环境问题对策之一,搭载有电动发电机和发动机的混合动力车引起关注。作为这种混合动力车,公知例如将驱动轮、发动机及电动发电机这各要素机械地连结的车辆。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39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混合动力车中,有时在行驶中因乘员的误操作而车辆的系统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由乘员进行使停止状态的系统再起动的操作时,存在乘员无法认识到系统的再起动情况的问题。这是因为不知是否已接受到使系统再起动的操作。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乘员认识到系统的再起动情况的车辆及车辆用控制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车辆包括:通知部,用于向乘员通知车辆的系统的起动状态;输入部,用于从乘员接受车辆的系统的停止指示及起动指示;以及控制部,用于在车辆的行驶中输入部接受到停止指示之后,输入部接受到起动指示时,使用通知部以第一方式向乘员通知已接受到起动指示。
还优选的是,车辆还包括内燃机,第一方式是用于向乘员通知使内燃机起动所需要的设备处于能够工作的状态的方式。
还优选的是,第一方式是用于向乘员通知车辆处于行驶准备状态的方式。在行驶中输入部接受到停止指示之后,输入部接受到起动指示且内燃机被要求起动时,控制部使用通知部以第一方式向乘员通知已接受到起动指示,直至在内燃机起动。
还优选的是,车辆还包括驱动用旋转电机和内燃机。在行驶中输入部接受到停止指示之后,输入部接受到起动指示且在使内燃机停止的状态下通过驱动用旋转电机使车辆行驶时,控制部使用通知部以与第一方式不同的第二方式向乘员进行通知。
还优选的是,第一方式是使预先确定的形状的标记闪烁的方式。第二方式是使标记始终点亮的方式。
还优选的是,第一方式是通过声音使乘员认识到已接受到起动指示的方式。第二方式是通过声音使乘员认识到车辆处于能够行驶状态的方式。
还优选的是,通知部包括:第一显示部,用于根据输入部接受到来自乘员的起动指示这一情况,以第一方式向乘员显示已接受到起动指示;以及第二显示部,设置在与第一显示部不同的位置,用于以第二方式向乘员显示车辆处于能够行驶状态。
还优选的是,车辆还包括:驱动轴,用于使驱动轮旋转;内燃机;第一旋转电机;以及动力传递装置,将驱动轴、内燃机的输出轴及第一旋转电机的旋转轴这三要素分别机械地连结,并且能够通过将三要素中的任一要素作为反力要素而进行其他的两个要素之间的动力传递。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的车辆用控制方法应用于搭载有向乘员通知车辆的系统的起动状态用的通知部的车辆。该车辆用控制方法包括:判定是否已从乘员接受到车辆的系统的停止指示及起动指示中的任一指示的步骤;以及在车辆的行驶中接受到停止指示之后接受到起动指示时,使用通知部以第一方式向乘员通知已接受到起动指示的步骤。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行驶中车辆的系统停止之后被要求再起动时,通过使用了通知部的第一方式的通知,乘员能够认识到已接受到起动指示。因此,能够提供一种使乘员认识到系统的再起动情况的车辆及车辆用控制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整体框图。
图2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搭载的仪表的结构的图。
图3是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搭载的ECU的功能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动作的共线图。
图5是表示通过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上搭载的ECU执行的程序的控制结构的流程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动作的时间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同一部件标注同一标号。它们的名称及功能也相同。因此,不重复它们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6955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