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空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1275.9 | 申请日: | 201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61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郡岛宗久;村上泰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H1/32 | 分类号: | B60H1/32;B60H1/22;B61D2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美红;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空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搭载在铁路等的车辆中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背景技术
从地球温暖化的观点,有限制地球温暖化系数较高的氟利昂制冷剂等的使用的动向,提出了采用地球温暖化系数较小的二氧化碳制冷剂的铁路车辆用空调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技术是将空调装置搭载在铁路车辆的顶棚上的技术。这样,顶棚搭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主要在运转速度为约130km/h以下的车辆中采用。
另一方面,新干线或特快车等高速车将车辆用空调装置搭载在地板下的结构为主流。这样,在地板下搭载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不存在作为制冷剂而采用二氧化碳的结构。
专利文献1:特开2010-260398号公报(例如,参照说明书的段落[0010]及[0019])。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例如如果因钎焊形成的配管连接部或老化等而发生制冷剂向车内泄漏,则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使用者的舒适性有可能下降(呼吸过度或窒息感等)。
此外,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那样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空调装置的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动作压力较高,相应地,在将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及室内热交换器连接的制冷剂配管中,需要4~6倍的耐久压力。即,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与使用氟利昂制冷剂的情况相比,需要使制冷剂配管的壁厚变粗。
这样,如果制冷剂配管的壁厚较粗,则相对于车辆的重量的空调装置的重量变大,所以车辆的重心变高。由此,当在曲线等上高速行驶时,车辆变得容易倾斜。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第1目的是提供一种即使二氧化碳制冷剂泄漏、也抑制使用者的舒适性受损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此外,第2目的是提供一种确保行驶时的车辆的稳定性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备:制冷剂回路,具有压缩机、室外热交换器、节流装置及室内热交换器,它们经由制冷剂配管连接而构成制冷循环;室内送风机,向室内热交换器供给空气;室外送风机,向室外热交换器供给空气;制冷剂回路搭载在车辆的地板下;作为制冷剂而采用二氧化碳。
有关本发明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二氧化碳制冷剂,但制冷剂回路搭载在车辆的地板下。由此,即使二氧化碳制冷剂泄漏,由于二氧化碳的比重比空气大,所以也能够抑制车辆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变高。
此外,由于制冷剂回路搭载在车辆的地板下,所以车辆的重心变低,所以车辆能够稳定地进行曲线等的高速行驶。
附图说明
图1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2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3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4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5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图6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6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说明有关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0的概要结构的一例的示意图。另外,图1(a)是车辆200的与行进方向平行的纵剖视图,图1(b)是图1(a)所图示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0的与行进方向平行的横剖视图。
有关本实施方式1的车辆用空调装置100如图1(a)所图示那样,设置在车辆200的地板面的下侧(车辆200的地板下)。并且,在车辆用空调装置100中,分隔设有第1腔室7和第2腔室9。即,第1腔室7内与第2腔室9之间没有空气的流入流出。
另外,在图1中,图示了车辆用空调装置100在一个主体上分隔设有第1腔室7及第2腔室9的情况。这里,第1腔室7及第2腔室9也可以分别设在分体的单元上,做成将单元间用制冷剂配管连接的结构。
第1腔室7具有设置各种设备的大致密闭的空间,形成有作为车辆200内的空气的取入口的第1吸入口80A、以及作为空调空气的吹出口的第1吹出口80B。在该第1腔室7中,设有将制冷剂减压而使其膨胀的节流装置3、与第1腔室7内的空气热交换的室内热交换器4、将车辆200内的空气向第1腔室7内取入并向车辆200内吹出的室内送风机5、及制暖用的加热器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1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器人的控制方法以及装置与系统
- 下一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电阳极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