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和电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3684.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浩史;市川真士;中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B60L5/00;B60L11/18;H01F27/36;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送电 电力 传输 系统 | ||
1.一种受电装置,具备:
受电部(27),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在外部设置的送电部(28)接受电力;
设置于所述受电部的第1线圈(11);
第1屏蔽壁部(52),配置在所述第1线圈(11)的周围,规定在所述第1线圈(11)的周围形成的放射电磁场的区域;
收容在所述第1屏蔽壁部(52)内的第1设备(58);
第1屏蔽壳体(59),收容所述第1设备(58),并配置在所述第1屏蔽壁部(52)内;以及
第1配线(54),与所述第1设备(58)连接,从所述第1屏蔽壳体(59)内向所述第1屏蔽壳体(59)的外部延伸,并向所述第1屏蔽壁部(52)的外部引出,
所述第1屏蔽壳体的周面包括与所述第1线圈(11)相比更靠近所述第1屏蔽壁部的第1相对部分,
在所述第1屏蔽壁部(52)中与第1相对部分相对的第1区域(R1)形成有第1孔部(63),
所述第1配线(54)从所述第1孔部(63)向所述第1屏蔽壁部(52)的外部引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第1屏蔽壳体(59)被配置为所述第1相对部分与所述第1屏蔽壁部(52)中所述第1区域(R1)所在的部分接触,所述第1配线(54)从所述第1屏蔽壳体(59)与所述第1屏蔽壁部接触的部分向所述第1屏蔽壳体(59)的外部引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受电装置,
在从所述第1屏蔽壁部(52)内沿所述第1屏蔽壳体(59)和所述第1区域(R1)的排列方向观察所述第1区域(R1)和所述第1配线(54)时,所述第1配线(54)中位于所述第1屏蔽壳体(59)和所述第1孔部(63)之间的部分位于所述第1区域(R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第1屏蔽壳体(59)包括进入所述第1孔部(63)内的第1突出部(71),
所述第1配线(54)在所述第1突出部(71)内通过并向所述第1屏蔽壁部(52)的外部引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第1孔部(63)与所述第1线圈(11)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屏蔽壁部(52)与所述第1线圈(11)之间的距离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受电部(27)包括与所述第1线圈(11)连接的第1电容器(25),
所述第1孔部(63)与所述第1电容器(25)之间的距离比所述第1电容器(25)与所述第1屏蔽壁部(52)之间的距离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还具备通过电磁感应从所述第1线圈(11)接受电力的第1电磁感应线圈(12),
所述第1设备(58)为与所述第1电磁感应线圈连接的整流器主体,
在所述第1配线(54)中流动有通过所述整流器主体进行整流后的电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第1屏蔽壁部(52)包括配置在车辆的地板下的顶板部和从所述顶板部向下方垂下的周壁部,
所述第1孔部(63)形成在所述顶板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送电部(28)的固有频率与所述受电部(27)的固有频率之差为所述受电部(27)的固有频率的10%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受电部(27)与所述送电部(28)的耦合度为0.1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电装置,
所述受电部(27)通过在所述受电部(27)与所述送电部(28)之间形成且以特定的频率振动的磁场和在所述受电部(27)与所述送电部(28)之间形成且以特定的频率振动的电场的至少一方,从所述送电部(28)接受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368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物驳运叉车结构
- 下一篇:用于评价文本的情感度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