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和电力传输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80073684.2 | 申请日: | 2011-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27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浩史;市川真士;中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F38/14 | 分类号: | H01F38/14;B60L5/00;B60L11/18;H01F27/36;H02J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徐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送电 电力 传输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受电装置、送电装置和电力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出于对环境的保护,使用电池等的电力使驱动轮驱动的混合动力车辆、电动汽车等受到注目。
特别是近年来,在搭载有上述那样的电池的电动车辆中,能够不使用插头等而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电池充电的无线充电受到注目。例如,日本特开2007-252027号公报所记载的无触点充电系统具备内置有电池的可移动装置、设置于可移动装置的受电部以及向受电部供给电力的无触点送电装置。受电部包括受电线圈,无触点送电装置包括送电线圈,通过电磁感应从送电线圈向受电线圈输送电力。
进而,作为利用了电磁共振的无线电力传输系统,例如,能够列举国际公开第2010/041321号小册子所记载的电力传输系统。该电力传输系统具备受电装置和送电装置,送电装置包括屏蔽装置、配置在该屏蔽装置内的送电线圈、配置在屏蔽装置内的电磁感应线圈以及配置在屏蔽装置内的整流器。受电装置具备屏蔽装置、配置在该屏蔽装置内的受电线圈以及配置在屏蔽装置内的电磁感应线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20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0/041321号小册子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日本特开2007-252027号公报所记载的送电装置中,在送电线圈的周围没有配置任何设备,从而在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有大的未利用空间(dead space)。同样地,在受电装置中,也在受电线圈的周围形成有未利用空间。因此,日本特开2007-252027号公报所记载的无触点充电系统存在受电装置和送电装置大型化这样的问题。
在国际公开第2010/041321号小册子所记载的受电装置中,在屏蔽装置内配置有整流器,从而实现受电装置的小型化。
但是,当在屏蔽装置内设置从整流器引出的配线时,在该配线内流动的电流受到在受电线圈的周围形成的电磁场的影响。其结果,在来自整流器的输出中产生噪声。此外,该问题不仅在整流器,在其他设备中也会产生同样的问题。进而,在送电装置中,当在屏蔽装置内配置设备时,来自该设备的输出也会受到在送电线圈的周围形成的电磁场的影响。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那样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送电装置和受电装置小型化,并能够在送电装置和受电装置中抑制噪声侵入的输出的送电装置、受电装置和电力送电系统。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受电装置具备:受电部,以非接触的方式从在外部设置的送电部接受电力;设置于受电部的第1线圈;第1屏蔽壁部,配置在第1线圈的周围,规定在受电部的周围形成的放射电磁场的区域;以及收容在第1屏蔽壁部内的第1设备。
受电装置具备:第1屏蔽壳体,收容第1设备,并配置在第1屏蔽壁部内;和第1配线,与第1设备连接,从第1屏蔽壳体内向第1屏蔽壳体的外部延伸,并向第1屏蔽壁部的外部引出。上述第1屏蔽壳体的周面包括与第1线圈相比更靠近第1屏蔽壁部的第1相对部分,在上述第1屏蔽壁部中与第1相对部分相对的第1区域形成有第1孔部。上述第1配线从第1孔部向第1屏蔽壁部的外部引出。
优选,上述第1屏蔽壳体被配置为第1相对部分与第1屏蔽壁部中与第1区域所在的部分接触,第1配线从第1屏蔽壳体与第1屏蔽壁部接触的部分向第1屏蔽壳体的外部引出。
优选,在从上述第1屏蔽壁部内沿第1屏蔽壳体和第1区域的排列方向观察第1区域和第1配线时,第1配线中位于第1屏蔽壳体和第1孔部之间的部分位于第1区域内。
优选,上述第1屏蔽壳体包括进入第1孔部内的第1突出部。上述第1配线在第1突出部内通过并向第1屏蔽壁部的外部引出。
优选,上述第1孔部与第1线圈之间的距离比第1屏蔽壁部与第1线圈之间的距离大。
优选,上述受电部包括与第1线圈连接的第1电容器。上述第1孔部与第1电容器之间的距离比第1电容器与第1屏蔽壁部之间的距离大。
优选,受电装置还具备通过电磁感应从第1线圈接受电力的第1电磁感应线圈。上述第1设备为与第1电磁感应线圈连接的整流器主体。在上述第1配线中流动有通过整流器主体进行整流后的电流。
优选,上述第1屏蔽壁部包括配置在车辆的地板下的顶板部和从顶板部向下方垂下的周壁部。上述第1孔部形成在顶板部。
优选,上述送电部的固有频率与受电部的固有频率之差为受电部的固有频率的10%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36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货物驳运叉车结构
- 下一篇:用于评价文本的情感度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