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80073985.5 | 申请日: | 2011-10-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857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佑公;伊藤雅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W10/08 | 分类号: | B60W10/08;B60K6/445;B60W20/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黄永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动力 车辆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动力分配式的电气式差动部的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尤其涉及降低因发动机的旋转变动而导致的电气式差动部中的打齿声的技术。
背景技术
具有如下的电气式差动部的混合动力车辆是众所周知的,该电气式差动部具有将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向第一电动机及输出旋转部件分配的差动机构以及能够传递动力地与该输出旋转部件连结的(即直接或经由差动齿轮装置等齿轮机构间接地连结的)第二电动机,在该电气式差动部中,通过控制该第一电动机的运转状态,从而控制该差动机构的差动状态。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混合动力车辆就是上述那样的混合动力车辆。
在此,在如上所述的混合动力车辆中,存在例如从构成电气式差动部的齿轮机构产生打齿声的情况。具体地说,在上述齿轮机构中,在相互啮合的齿轮间的啮合部分存在间隙(backlash:齿隙;游隙)。而且,相对于被传递到了啮合部分的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爆发变动),作用于该啮合部分的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小时(例如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的值为包括零[Nm]在内的大致零附近而使得第二电动机处于浮动状态时),本来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进行作用的某齿轮副的各齿轮彼此处于相互推压的力弱的齿轮浮动状态。在处于如上所述的状态时,因与发动机的转矩变动相伴随的发动机的旋转变动而产生的振动传递到该齿轮副的啮合部分,有时会导致在该啮合部分啮合齿的齿面彼此相互反复进行碰撞和分离并互相打击,从而产生被称为所谓咔哒声的打齿声。为了降低如上所述的咔哒声,例如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如下的技术:在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进入规定范围并检测到产生咔哒声的条件的情况下,在等功率下使发动机转速上升到规定值以上并使发动机转矩降低至规定值以下,来抑制发动机的转矩变动。即,通常使发动机沿如下的规定的发动机动作线(例如发动机最佳燃料消耗线)运转,即:发动机尽可能地以高效的状态运转且发动机的运转状态(例如由发动机转速和发动机转矩表示的发动机动作点)相对于必要的发动机功率的变化而平滑地变化。另一方面,在检测到产生咔哒声的条件的情况下,使发动机转速上升到规定值以上,以使发动机动作点在等功率线上从发动机最佳燃料消耗线转移到为了避免咔哒声的规定的发动机动作线(例如咔哒声避免动作线)。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9372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上述电气式差动部中,例如以基于第二电动机的转速计算出的输出旋转部件的转速为基础,设定用于将发动机控制在目标发动机动作点处的目标发动机转速的第一电动机的目标转速。接着,基于该第一电动机的目标转速与实际转速之间的转速偏差来控制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即,基于第二电动机的转速对第一电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反馈控制,从而控制差动机构的差动状态。因此,在第二电动机的输出转矩进入到容易产生咔哒声的规定范围时,根据发动机的旋转变动而使得第二电动机的转速变动,与此相应地(即与第二电动机的旋转变动相同周期地)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也变动。为此,尽管实际上输出旋转部件的转速未变动,但由于第二电动机的转速变动,在所述电气式差动部的结构方面,因由反馈控制产生的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的变动,也使得输出旋转部件中的轴转矩与第二电动机的旋转变动相同周期地变动。于是,因输出旋转部件中的转矩变动而使得第二电动机的旋转变动,有可能导致咔哒声加剧。另外,在以包含如上所述的导致咔哒声加剧的现象在内的形态执行用于避免咔哒声的控制(例如在维持等功率的同时使发动机动作点从发动机最佳燃料消耗线上转移到咔哒声避免动作线上的控制)时,有可能导致燃料消耗恶化。另外,如上所述的导致咔哒声加剧的课题和导致燃料消耗恶化的课题还未公知,关于在基于第二电动机的转速通过反馈控制来设定第一电动机的输出转矩时抑制或防止咔哒声加剧的技术还没有提案。
本发明以上述情况而背景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装置,在基于第二电动机的转速对第一电动机的运转状态进行反馈控制时,可以抑制或防止咔哒声加剧并降低油耗。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8007398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容量瓶装液体导流器
- 下一篇:缝纫机实心打线凸轮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