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菌多酶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0890.5 | 申请日: | 2012-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64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9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尘;张谦;李宏伟;张春杰;汪洋;关随霞;龚婷;丁轲;李小康;吴庭才;李银聚;王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04;C12N9/56;A23K1/165;C12R1/125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牛爱周 |
地址: | 471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菌多酶 菌株 及其 筛选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菌酶菌株,同时还涉及该菌株的筛选方法及应用,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饲用酶制剂作为一类高效、无毒副作用的环保型“绿色”饲料添加剂广泛应用于在动物生产中,应用饲用酶制剂既能提高饲料的消化率和利用率,提高畜禽及水产动物的生产性能,又能减少排泄物中氮、磷含量,保护水体和土壤免受污染,将有着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早期的酶制剂以动植物作为原料直接提取,但由于动植物生长周期长,又受地理、气候和季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适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目前人们已将目光转向以微生物作为酶制剂的主要来源,如淀粉酶和蛋白酶的微生物制备使用于工业化生产。早期的复合酶制剂是通过单酶复配后再使用,此种方式易造成生产成本过高,质量不稳定,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菌多酶菌株。
同时,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一菌多酶菌株的筛选方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该菌多酶菌株的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了一种一菌多酶菌株,该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1111,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1286。
应用经典的细菌鉴定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16S rDNA对其进行鉴定其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1.1111,于2011年8月11日保藏在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的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其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1286。
该枯草芽孢杆菌对对胆酸盐、人工胃液、人工肠液等环境表现出很强的耐受能力,对实验动物安全无毒无副作用,并能产生木聚糖酶、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脂肪酶、甘露葡聚糖酶、糖化酶多种酶,这有利于该菌株作为益生菌在饲料添加剂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为进一步研究各酶的性质、各酶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一菌多酶发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所述的一菌多酶菌株可产木聚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脂肪酶、甘露葡聚糖酶、糖化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采用了一种一菌多酶菌株的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产木聚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植酸酶、果胶酶、脂肪酶、甘露葡聚糖酶、糖化酶为筛选目标,分别用各酶选择性培养基,根据菌落周围有无透明圈或水解圈,以及透明圈或水解圈的直径(D)与菌落直径(d)的比值,来初步判断是否为产酶菌株及高产酶活,最终从实验室分离、筛选保存的菌种资源库中筛选到一菌产多酶的菌株。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涉及一种该一菌多酶菌株在制备益生菌剂方面的应用。
斜面和种子培养基以g/L计:蛋白胨10.0,牛肉膏5,NaCl 5,斜面再加15-20,pH7.2;发酵培养基以g/L计:玉米粉36-44,豆饼粉36-44,Na2HPO4 8,(NH4)2SO4 4,NH4Cl 0.75,CaCl2 1.0,pH7.0;培养条件:10L发酵罐中发酵体积为7L,接种量为总体积10%,温度为35-40℃,通气量为3L/L.min,搅拌速度为200-300r/min,发酵时间30-50h,发酵液中有大量的枯草芽孢杆菌活菌、以蛋白酶、甘露葡聚糖酶、淀粉酶和糖化酶为主,同时含有木聚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植酸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水解酶,将发酵液浓缩加入30%-60%淀粉干燥即制成益生菌和复合酶制剂。
同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还涉及一种一菌多酶菌株在制备饲料方面的应用。
复合酶制剂在饲料中的添加量为每吨饲料加100-200g。
所述的复合酶制剂组成为蛋白酶5000-10000U/g、甘露葡聚糖酶1000-3000U/g、糖化酶700-3000U/g,木聚糖酶7500-15000U/g、淀粉酶500-3000U/g、纤维素酶200-700U/g、植酸酶50-80U/g、果胶酶100-200U/g、脂肪酶200-500U/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大学,未经河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8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烟叶负压定色烘干装置
- 下一篇:节能环保滚筒电热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