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1951.X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38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齐自成;刘继元;荐世春;马继春;姜伟;栗慧卿;王小瑜;李青龙;曲萍;宫学良;位国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02 | 分类号: | A01D45/02;A01F11/06;A01D43/08;A01D43/063;A01D3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兼收 玉米 联合 收获 | ||
1.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上、下两层结构的割台,由前输送(22)、剥皮机(15)、后输送(17)、粮箱(19)组成的果穗收获集箱装置等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秸秆切碎装置(9)、秸秆抛掷装置(14)、秸秆打捆机(24)、中间传动装置(13)和秸秆灭茬还田装置(20);上层割台结构组成为齿板式摘穗台(1)、圆边叶片搅龙(27)和中间轴传动总成(25),中间轴传动总成(25)的外部设有上层割台回转轴(26),上层割台回转轴(26)与下层割台上设置的上层割台回转支撑(41)相连;上层割台位于收获机的前方,下层割台的上方,通过独立的上层割台支撑油缸(2)与下层割台机架(3)连接;下层割台结构组成为秸秆切割器(4)、秸秆输送搅龙(6)、秸秆输送箱(8)、下层割台机架(3)和上层割台回转支撑(41),下层割台支撑油缸(10)与收获机的机架(23)相连;秸秆切碎装置(9)设有自动磨刀器(21)和割台回转支撑(39),秸秆切碎装置(9)的前端与秸秆输送箱(8)连接,通过秸秆切碎装置(9)两端的割台回转支撑(39)与机架(23)相连;秸秆抛掷装置(14)位于机架(23)上端的驾驶室(5)和剥皮机(15)的中间,包括秸秆喂入过渡管(12)和抛掷管(34),秸秆喂入过渡管(12)的前端与秸秆切碎装置(9)的出口浮动连接,抛掷管(34)处设有回转液压马达(33);秸秆打捆机(24)安装于收获机的机架(23)后上部,粮箱(19)的侧面;中间传动装置(13)位于秸秆抛掷装置(14)的下部,与主传动装置(16)相连;秸秆灭茬还田装置(20)安装于收获机的后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输送搅龙(6)的下方设置了自动控制的秸秆铺放挡板(7);秸秆输送箱(8)设置有前喂入辊上辊(43)、前喂入辊下辊(28)、中间喂入辊上辊(29)、中间喂入辊下辊(30)和后喂入辊(31),前喂入辊上辊(43)、中间喂入辊上辊(29)和后喂入辊(31)通过连杆(40)连接为一体,连杆(40)上设有浮动弹簧(4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抛掷管(34)的上端设有连接筒体(36)和出口筒体(38),连接筒体(36)与抛掷管(34)相连,出口筒体(38)与连接筒体(36)连接,连接筒体(36)与抛掷管(34)之间设有调节油缸(35),抛掷管(34)与出口筒体(38)之间设有活动连杆(3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穗茎兼收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切碎装置(9)的下部设置了自动控制的秸秆切碎还田挡板(11),并装有秸秆反射导流板(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195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