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及动力转向系统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2388.8 | 申请日: | 2012-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47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军;钟华;金建羊;刘冬;金垣镐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7/06 | 分类号: | G01M17/06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胡根良 |
地址: | 311835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 转向 系统 数据 采集 测试 方法 | ||
1.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包括采集仪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数据处理模块,所述壳体侧面设有温度数据插口、压力数据插口及流量数据插口(4),其中,温度数据插口包括转向器温度数据插口(2)、转向泵温度数据插口(21)及储油罐温度数据插口(22),转向器温度数据插口、转向泵温度数据插口及储油罐温度数据插口分别与安装在转向泵出油口处、转向器进油口处及转向油罐内的温度传感器连接,压力数据插口包括系统压力数据插口(3)及回油压力数据插口(31),系统压力数据插口及回油压力数据插口分别通过数据线与一安装在转向器进油口油管上及一安装在转向器出油口与油罐回油孔之间上的压力变送器连接,流量数据插口通过数据线与安装在转向器与储油罐之间低压管路上的流量计连接,从温度数据插口、压力数据插口及流量数据插口输入的采集数据经数据处理模块处理后在显示装置上显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数据插口、压力数据插口及流量数据插口采用三种不同的插口,其中,温度数据插口采用三孔插口,压力数据插口采用四孔插头,流量数据插口采用二孔插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设于壳体正面上的显示屏(11),所述壳体正面在显示屏下方设有控制按键(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侧面还设有USB插口(5)及电源插口(12),USB插口通过数据线与电脑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力转向系统数据采集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采用磁吸式。
6.动力转向系统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首先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采集仪采集数据,其次根据采集数据实际分析转向系统,其遵循如下步骤:
(1)用称重设备测出前桥的负载,以此可以计算转向阻力矩;
公式说明:Mr----转向阻力矩
f----摩擦系数
G1----前桥负载
P----轮胎气压
(2)以本采集仪实际测出的转向泵压力计算出转向器的输出扭矩,如果转向系统是双桥还包括助力缸的输出扭矩;
a.转向器输出扭矩:
公式说明:M1----转向器输出扭矩
P---从系统压力数据插口测得的转向泵最大压力
D----转向器缸径
R----扇齿半径
η----效率
b.助力缸输出扭矩:
公式说明:M2----助力缸输出扭矩
P----转向泵最大压力
D----活塞缸直径
L----节臂长度
d----活塞杆直径
θ----偏摆极限转角
η----效率
c.比较:M1+M2≥Mr方程式是否成立
如果方程式成立,说明转向系统运行合理,方程式成立不成立则需改进转向系统;
(3)计算转向所需流量,可遵循如下步骤及公式对转向系统流量进行核算:
a.计算转向器所需流量:
Q1=(1.5~2)·60·n·T·S
公式说明:1.5~2----流量系数经验值
n----转向盘转速
T----滚道螺距
S----转向器活塞缸面积
b.计算助力缸按方向盘转速所需最大流量:
公式说明:n----转向盘转速
D----助力缸直径
L1----方向盘每转所对应的助力缸活塞行程
c.Q3----系统流量损失值:Q3=(Q1+Q2)×15%
d.计算转向系统所需总流量:Q=Q1+Q2+Q3
比较所需总流量与通过采集仪测试出得实际流量,可判断转向泵的流量设计是否合理,若实际流量大于或等于理论流量,则系统合理,若实际流量小于理论流量,则系统不合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全兴精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38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