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030.9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葛铜岗;孙永利;高晨晨;杨敏;陈轶;吕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30007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城镇 污水 分散 处理 利用 一体化 装置 | ||
1.一种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21),其特征是:所述壳体(21)由隔板分隔成左侧的出水利用区、加药混合区(5)和藻类沉淀区(6)以及右侧的反硝化区(1)、水解酸化区(2)和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所述出水利用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出水利用区(7)、第二出水利用区(8)和第三出水利用区(23),所述水解酸化区(2)包括呈矩形的前端和呈矩形的后端,前端和后端呈垂直分布,在水解酸化区(2)的后端用隔板隔出泥水分离区(3);在所述反硝化区(1)和水解酸区(2)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9),在所述泥水分离区(3)与水解酸化区(2)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连通口(19),在所述泥水分离区(3)和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9),在所述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和加药混合区(5)之间的隔板上设溢流堰(9),在所述加药混合区(5)和藻类沉淀区(6)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9),在所述藻类沉淀区(6)和第一出水利用区(7)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9),在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7)和第二出水利用区(8)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9),在第二出水利用区(8)和第三出水利用区(23)之间设有溢流堰(9),在第三出水利用区(23)上设有出水口(12);在所述反硝化区(1)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11)和第一进泥口(14),在所述水解酸化区(2)的前端下部设有第二进水口(10)和第二进泥口(1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进水口(11)位于第一进泥口(1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进水口(10)位于第二进泥口(15)的上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由“T”型隔板隔成左右两个菌藻生物膜净化区,在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内装有填料净化箱(22),在菌藻生物膜净化区(4)中安装有水下推进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填料净化箱(22)包括圆筒形周壁和设置在周壁内部的栅格,所述栅格由多片格网(24)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7)和第二出水利用区(8)大于第三出水利用区(23),在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7)和第二出水利用区(8)中设置有植物浮床(2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加药混合区(5)中安装有搅拌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泥水分离区(3)的下部设有回流口(13),在泥水分离区(3)的底部设有第一斜板(1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其特征是:在所述藻类沉淀区(6)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斜板(18)、集泥管(20)以及与集泥管(20)相连的沉藻回流口(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03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橡胶防老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泥消化液两级生物脱氮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