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030.9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2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葛铜岗;孙永利;高晨晨;杨敏;陈轶;吕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300074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城镇 污水 分散 处理 利用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属于城镇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小城镇污水往往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或渗入地下,对地表水体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威胁饮用水安全,已成为流域水环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并且其污染权重呈日益增加的趋势。特别是华北缺水地区,水体污染严重及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污水处理及其资源化利用是华北缺水小城镇水环境治理的首要问题。
然而,由于缺水小城镇经济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迟缓,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能力有限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其居民住所分散,污水产生量变化幅度大,排放方式粗放的具体特征,采用分散模式处理污水是解决小城镇水污染控制问题的优选方案,要求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布局合理,便于一体化运行。因此,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的小型设施具有良好的市场空间。
利用菌藻共生系统处理污水,已有较为成熟的技术积累,以氧化塘污水处理技术为例。有机物进入氧化塘菌藻共生系统中,依赖细菌进行氧化分解,产物作为藻类生长繁殖的营养;而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供好氧微生物氧化有机物,两者互利共生。运行实践表明,菌藻共生系统净化污水,N、P效果较好,尤其是离子态N、P,被藻类大量吸收,通过移除藻类而削减污水中的营养物质,同时藻类以饲料、肥料及燃料等形式被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平要求及经济成本相对较低。
基于此,本发明重点针对华北缺水小城镇经济技术水平、污水水质特征及其资源化利用的实际需求,提供一种以填料富集的菌藻生物膜为主体功能单元的污水处理与利用一体化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布局紧凑,建造简单,操作方便,技术经济优势明显。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小城镇污水分散式处理与利用的一体化装置,包括壳体,特征是:所述壳体由隔板分隔成左侧的出水利用区、加药混合区和藻类沉淀区以及右侧的反硝化区、水解酸化区和菌藻生物膜净化区,所述出水利用区由隔板分隔成第一出水利用区、第二出水利用区和第三出水利用区,所述水解酸化区包括呈矩形的前端和呈矩形的后端,前端和后端呈垂直分布,在水解酸化区的后端用隔板隔出泥水分离区;在所述反硝化区和水解酸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在所述泥水分离区与水解酸化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连通口,在所述泥水分离区和菌藻生物膜净化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在所述菌藻生物膜净化区和加药混合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溢流堰,在所述加药混合区和藻类沉淀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在所述藻类沉淀区和第一出水利用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在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和第二出水利用区之间的隔板上设有溢流堰,在第二出水利用区和第三出水利用区之间设有溢流堰,在第三出水利用区上设有出水口;在所述反硝化区的下部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进泥口,在所述水解酸化区的前端下部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进泥口。
所述第一进水口位于第一进泥口。
所述第二进水口位于第二进泥口的上端。
所述菌藻生物膜净化区由“T”型隔板隔成左右两个菌藻生物膜净化区,在菌藻生物膜净化区内装有填料净化箱,在菌藻生物膜净化区中安装有水下推进器。所述填料净化箱包括圆筒形周壁和设置在周壁内部的栅格,所述栅格由多片格网构成。
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和第二出水利用区大于第三出水利用区,在所述第一出水利用区和第二出水利用区中设置有植物浮床。
在所述加药混合区中安装有搅拌机。
在所述泥水分离区的下部设有回流口,在泥水分离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斜板。
在所述藻类沉淀区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斜板、集泥管以及与集泥管相连的沉藻回流口。
本发明具有如下技术优势:
(1)实现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环境效益良好:
本发明既实现了小城镇污水处理,削减流域水环境污染负荷,又通过获取藻类生物量的形式回收了污水中的氮/磷营养物质,同时又以植物浮床的形式将处理后的污水与居民区景观建设相结合,取得良好的环境效益;
(2)运行维护方便,建造成本低,技术经济优势明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国家城市给水排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0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保型橡胶防老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污泥消化液两级生物脱氮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