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制备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679.0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8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余奕珂;胥亚夫;刘建君;苏学锋;王元好;张庆香;谭玉喜;袁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21/06 | 分类号: | C12P21/06 |
代理公司: | 大连智慧专利事务所 21215 | 代理人: | 周志舰 |
地址: | 116060 辽宁省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制备 南极 磷虾 水解 多肽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南极磷虾粉中制备小分子多肽的方法,特别是低氟水解多肽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南极磷虾是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生物品种之一。据统计,南极磷虾资源的生物量保守估算约有6.5~10亿吨。南极磷虾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生物中蛋白含量最高的物种,蛋白含量高且优,磷虾肉的蛋白质含量为17.65%,干磷虾则高达65%,是其他动物性食物的二至三倍。南极磷虾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非常丰富,占蛋白质含量的9.73%。南极磷虾酶解液中富含各种氨基酸、活性肽类、有机酸等,尤其是两种人体需求量较大的赖氨酸和亮氨酸,还含有大量的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易于吸收,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人体氨基酸营养补充剂。也含有大量的高活性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抑制肽和抗氧化肽等,在预防衰老、降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中有重要作用。
但是南极磷虾中存在氟含量过高的问题,中国海洋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分别于2010年和2011年申请了采用酸碱沉淀法制备南极磷虾低氟蛋白的专利。同样,南极磷虾水解多肽也存在氟含量过高的问题,限制了南极磷虾的进一步加工利用,因此开发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技术极其重要。目前关于南极磷虾水解多肽产品中氟的脱除研究报道很少,中国海洋大学分别采用纳滤技术、电渗析技术和氯化钙沉降法脱除酶解液中的氟,采用纳滤技术和电渗析的方法脱氟,总氮和氨基氮等营养成分损失比较严重,总氮损失在15~20%以上,综合效果不理想。采用氯化钙沉降法脱氟,氯化钙的添加量为溶液质量的1.38%,然后又要调节溶液pH值,调节溶液pH值就又要反复增加其他酸碱性的成分,虽然离心后最终酶解多肽的氟含量可以达到20~30mg/kg,总氮损失约在8%;但是采用这种方法,氯化钙的添加量比较大,容易造成多余的钙的残留,除去过多的钙又会引起有效成分及营养成分的损失,浪费能源,而且工艺过程复杂,在混合氯化钙后需要调节pH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制备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的方法,脱氟工艺使用的氧化钙量小,脱氟率可以达到95%~99.6%以上,操作简单易行,且耗时短,过量的钙随着分离沉淀物就基本消除,对酶解液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小,最后可以制备出氟含量为10~30ppm的南极磷虾低氟水解活性多肽,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备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的方法,将南极磷虾粉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1∶10的比例混合成磷虾悬浊液,对磷虾悬浊液进行保温酶解后灭酶,分离上清液,其特征是:在分离的上清液中添加溶液质量的0.1%~1.5%的氧化钙进行脱氟,脱氟处理后再分离出上清液,并对上清液进行浓缩至水解多肽的浓度为10%~40%;用盐酸调节pH值为5.5~7.0,然后进行干燥制备出氟含量为10~30mg/kg的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本发明的这种制备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混合:将新鲜的南极磷虾或油脂含量为0~30%的南极磷虾干粉与水按照质量比为1∶1~1∶10的比例混合,然后搅拌均匀;
(2)酶解:对混合后的磷虾悬浊液进行保温酶解,选用合适的蛋白酶进行水解;
(3)灭酶:酶解一定时间后,采用加热或微波的方式进行灭酶,时间为1~30分钟;
(4)离心:待灭酶后的溶液冷却后进行离心分离,转速为1000~8000rpm,温度为0~40℃;
(5)脱氟:脱氟:对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脱氟,添加溶液质量的0.1%~1.5%的氧化钙,搅拌均匀,形成液体静置;
(6)离心:脱氟处理后的液体进行离心,转速为1000~8000rpm,温度为3~50℃;
(7)浓缩:对离心后的上清液进行浓缩,至浓度为10%~40%;
(8)干燥:将离心后的上清液用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5.5~7.0,然后进行干燥,干燥后制备出氟含量为10~30mg/kg的南极磷虾低氟水解多肽,脱氟率可以达到95%~99.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未经辽宁省大连海洋渔业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6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U型管积算仪自动连续量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弧面凸轮数控磨铣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