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铝合金表面双色拉丝镀膜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6909.7 | 申请日: | 2012-0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2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豹;王应泉;王飞;李明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4C5/04 | 分类号: | B44C5/04;C25D11/14;C23C14/22;B44D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表面 色拉 镀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合金的加工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铝合金表面双色拉丝镀膜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单一的光亮铬水电镀已不能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在金属表面进行多彩镀膜是一种趋势。目前,铝合金表面双色拉丝工艺(指仿青古铜、红古铜、黄古铜等具有二种颜色的拉丝外观)是采用水电镀黄铜或红铜或青古铜后化学发黑,再拉丝喷罩光面漆的工艺。此传统双色拉丝工艺存在以下缺点:(1)工艺复杂(金属件抛光——除油除蜡——电镀黄铜、青铜、红铜——化学发黑——拉丝——喷漆)、周期长(3h)。(2)耗水耗能大,且产出大量废水。(3)耗用金属量大。显然,这一传统工艺对环境污染颇大,工艺复杂,亟需改进。
多年来,众多科研者致力于传统水电镀工艺改进,并取得一定的初步成果:
申请号为ZL 200910135647.4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金属材料表面仿金属铜拉线工艺,是利用热转印获得仿铜拉丝的效果,但其只适用于结构简单的产品,其生产成本高,制造工艺复杂,且制备温度达180℃以上,普通塑料无法应用。
仿铜门是由电解板制成,表面喷涂上颜色与铜门相近的油漆,达到与铜门相似,其工艺如下:第一:底漆,起到保护及整平的作用。第二:面漆,现在基本是红铜、紫铜、黄铜几种颜色。第三:镀黑,喷涂黑色油漆。第四:手动拉丝。第五:罩光,一般是亚光和高光。
申请号为201010208700.1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供一种水性仿铜涂料及其在仿铜门的应用,其步骤如下:1)金属表面常规化学预处理,使金属表面洁净和光滑平整;2)喷涂含颜料的水性涂料,膜厚在200~300μm;3)干燥后,喷涂黑色漆;4)干燥后再拉丝;5)喷涂罩光面漆,烘干。然而该工艺存在以下问题:
1)制成的仿铜门要经过3道喷涂和3道烘烤,每道的干燥时间20~30min,工艺周期长;
2)需要喷涂200~300μm厚度的含色涂料,成本高且工艺复杂。
3)此工艺利用颜料来仿金属铜的效果,缺乏金属质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铝合金上实施双色拉丝存在的不环保及工艺复杂等难点,提供一种工艺简易,可获得双色拉丝件外观的在铝合金表面双色拉丝镀膜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利用铝合金阳极氧化染色,再经物理气相沉积(PVD)方法镀颜色膜,通过机械拉丝罩面漆,获得双色拉丝件外观。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1)将铝合金坯件进行前处理;
2)将经前处理的铝合金件进行阳极氧化染色;
4)将染色的铝合金件烘干处理后,进入物理气相沉积(PVD)镀炉;
4)将步骤3)所得的工件真空沉积颜色膜;
5)将步骤4)镀颜色膜的铝合金件进行拉丝,拉出所需的纹路;
6)将步骤5)得到的拉丝工件喷涂罩光面漆,得表面经过双色拉丝镀膜的铝合金。
在步骤1)中,所述前处理可采用铝合金常规的除油、碱蚀及化学出光等处理。
在步骤2)中,所述阳极氧化的条件可为电压14V,硫酸150~180g/L;所述染色可采用各种颜色的染色剂,包括黑色、蓝色等各种颜色。
在步骤3)中,所述烘干处理的温度可为100~120℃,烘干处理的时间可为10~15min。
在步骤4)中,所述真空沉积颜色膜,可通过磁控溅射或多弧离子镀各类颜色膜。
在步骤5)中,所述拉丝,可采用常规拉丝轮拉丝。
在步骤6)中,所述喷涂罩光面漆可以是亚光或亮光等,所述面漆可以是紫外光固化面漆或热烘烤固化面漆等;所述喷涂罩光面漆的膜厚可为5~60μm;所述喷涂罩光面漆的方法可以是电泳或粉末喷涂或液体喷涂等中的一种;所述紫外光固化的时间可为10~120s;所述热烘烤固化的温度可为70~180℃,热烘烤固化的时间可为10~60min。
由于本发明的膜层结构采用阳极氧化染色和PVD镀颜色膜,利用阳极氧化染色膜的高硬度不易被拉丝轮破坏,从而实现将表面的PVD镀颜色膜拉破,露出底材颜色,获得双色拉丝效果,达到与现有的传统水(湿法)电镀一样外观效果的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69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