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7250.7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义一;南浜俊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5/622 | 分类号: | 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部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取出工序,将作为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的陶瓷形成物从容纳有该陶瓷形成物的至少上方开放的容纳容器中取出,上述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上述取出工序具有转移工序,在该转移工序中,通过传送机构抓住上述容纳容器的上方,之后使上述容纳容器与上述传送机构一起反转,将上述容纳容器内的上述陶瓷形成物转移到上述传送机构上所设置的容纳部内,
上述转移工序包括:
第1工序,在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抓住上述容纳容器之后,在上述反转的动作之前,减小上述容纳部内形成于上述陶瓷形成物的正上方的空间的容积;和
第2工序,在上述反转的动作之后,将上述陶瓷形成物容纳到上述容纳部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容纳部包括在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上所配置的具有移动面的伸缩部,
上述第1工序通过驱动上述伸缩部而伸长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
上述第2工序通过驱动上述伸缩部而缩短放置有上述陶瓷形成物的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部具有伸缩部件,该伸缩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上,并且具有上述移动面作为表面的一部分,对自身的内部进行流体的供给及排出,
在上述第1工序中,作为驱动上述伸缩部的动作,通过向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导入上述流体而增大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的体积,
在上述第2工序中,作为驱动上述伸缩部的动作,通过从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排出上述流体而减小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的体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部件是袋状部件,由橡胶材料形成,通过向自身的内部导入上述流体而膨胀,通过排出上述流体而收缩。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部件包括袋状部件,该袋状部件具有上述移动面和能够按预定的图案折叠的折叠侧面作为表面的至少一部分,
在上述第1工序中,向上述袋状部件内供给上述流体,从而上述折叠侧面伸展,并且上述移动面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分离,
在上述第2工序中,从上述袋状部件内排出上述流体,从而放置上述陶瓷形成物的上述移动面向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接近地移动,并且上述折叠侧面按上述预定的图案折叠。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部包括水平化部,在从上述袋状部件的内部排出上述流体时,上述水平化部抑制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的面间偏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水平化部是支撑部,该支撑部接近用于从上述袋状部件内排出上述流体的排出口而设置,防止由上述伸缩部的一部分堵塞上述排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伸缩部包括:板状部件,构成上述移动面;和汽缸机构,能够改变上述板状部件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移动面在与上述陶瓷形成物相对的面上具有缓冲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2工序以50mm/s以下的速度缩短放置有上述陶瓷形成物的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1工序中,上述容纳容器的上方的开放部被上述伸缩部覆盖。
12.一种火花塞的制造方法,上述火花塞具有陶瓷部件,上述火花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制造上述陶瓷部件时,使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
13.一种电热塞的制造方法,上述电热塞具有陶瓷部件,上述电热塞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制造上述陶瓷部件时,使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
14.一种氧传感器的制造方法,上述氧传感器具有陶瓷部件,上述氧传感器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制造上述陶瓷部件时,使用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25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状态模拟电路
- 下一篇:新型减震器气密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