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7250.7 | 申请日: | 2012-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1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服部义一;南浜俊幸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4B35/622 | 分类号: | C04B35/62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关兆辉;穆德骏 |
地址: | 日本爱知***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部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从容纳容器取出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的工序。
背景技术
作为陶瓷部件,公知有火花塞用的绝缘体、电热塞用的绝缘体或氧传感器用的陶瓷部件等各种陶瓷部件。上述陶瓷部件通常由氧化铝等绝缘性陶瓷形成,例如依次供给到烧成等各种工序而制造出来(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00546号公报
然而,上述陶瓷部件通常形成为整体上细长,并且设置有在长度方向上贯通内部的纵孔,具有抗冲击比较弱的形状。在陶瓷部件的制造工序中,如上所述依次提供到各种工序时,需要从容纳容器取出容纳容器内所容纳的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并提供到接下来的工序。在进行上述取出时,由于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具有抗冲击比较弱的形状,存在一部分部件产生损伤的可能性。因此,希望在上述的部件取出工序中抑制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损伤,提高所谓的生产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在陶瓷部件的制造工序中,抑制取出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时损伤取出部件。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做出的,可以实施为以下方式或适用例。
[适用例1]
一种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取出工序,将作为制造工序中的陶瓷部件的陶瓷形成物从容纳有该陶瓷形成物的至少上方开放的容纳容器中取出,上述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上述取出工序具有转移工序,在该转移工序中,通过传送机构抓住上述容纳容器的上方,之后使上述容纳容器与上述传送机构一起反转,将上述容纳容器内的上述陶瓷形成物转移到上述传送机构上所设置的容纳部内,上述转移工序包括:第1工序,在通过上述传送机构抓住上述容纳容器之后,在上述反转的动作之前,减小上述容纳部内形成于上述陶瓷形成物的正上方的空间的容积;和第2工序,在上述反转的动作之后,将上述陶瓷形成物容纳到上述容纳部内。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在从容纳容器取出陶瓷形成物时,通过传送机构抓住的容纳容器反转之前,减小容纳容器内形成于陶瓷形成物的正上方的空间的容积,因此能够抑制上述反转时陶瓷形成物下落。因此,能够抑制由于下落引起陶瓷形成物损伤地进行陶瓷形成物的转移。
[适用例2]
根据适用例1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容纳部包括在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上所配置的具有移动面的伸缩部,上述第1工序通过驱动上述伸缩部而伸长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上述第2工序通过驱动上述伸缩部而缩短放置有上述陶瓷形成物的上述移动面与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的距离。根据适用例2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驱动具有移动面的伸缩部,能够容易进行减小容纳容器内形成于陶瓷形成物的正上方的空间的容积的动作及将陶瓷形成物容纳到容纳部的动作。
[适用例3]
根据适用例2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伸缩部具有伸缩部件,该伸缩部件被配置在上述容纳部内侧的底面上,并且具有上述移动面作为表面的一部分,对自身的内部进行流体的供给及排出,在上述第1工序中,作为驱动上述伸缩部的动作,通过向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导入上述流体而增大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的体积,在上述第2工序中,作为驱动上述伸缩部的动作,通过从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排出上述流体而减小上述伸缩部件的内部的体积。根据适用例3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通过流体向伸缩部件内部的导入或流体的排出,能够容易进行减小容纳容器内形成于陶瓷形成物的正上方的空间的容积的动作及将陶瓷形成物容纳到容纳部的动作。
[适用例4]
根据适用例3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上述伸缩部件是袋状部件,由橡胶材料形成,通过向自身的内部导入上述流体而膨胀,通过排出上述流体而收缩。根据适用例4所述的陶瓷部件的制造方法,作为伸缩部件,使用由橡胶材料形成的袋状部件,因此向伸缩部件内导入了流体时,更容易减小容纳容器内的陶瓷形成物与伸缩部件之间的间隙。此外,即使在容纳容器反转时陶瓷形成物下落到移动面上的情况下,也能够充分减小下落的冲击。
[适用例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7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冷却装置运行状态模拟电路
- 下一篇:新型减震器气密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