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1718.X | 申请日: | 2012-01-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08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罗和安;刘平乐;廖红光;张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湘潭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9/74 | 分类号: | B01J29/74;B01J29/76;C07C13/18;C07C13/20;C07C5/10;C07C5/11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魏娟 |
地址: | 411105***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氢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用于苯加氢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通过载体负载活性组分金属Ru和助剂组成;助剂为La、Ce、Fe、Zn、Cu、B中的一种或两种;载体为经过氧化物ZrO2、ZnO、CuO中的一种或两种修饰的介孔分子筛MCM-4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催化剂中活性组分和助剂与载体的质量比分别为,活性组分∶载体=1~15∶100,助剂∶载体=0.01~12∶10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修饰的氧化物∶介孔分子筛MCM-41=0.1-50∶10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的比表面积为500-1500m2/g,孔容为0.2-1.2cm3/g,孔径为2-20nm。
5.权利要求1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载体:加入包括硅的前驱物、模板剂及分解生成ZrO2、ZnO、CuO一种或两种的前体物在内的原料,经水解,晶化,过滤,干燥,焙烧,活化制得;
B、将A步制得的载体浸渍于Ru和助剂的前体物配成水溶液中,沉淀,干燥后,经气相或液相氢气还原后得到;
或是将A步制得的载体加入到Ru和助剂的前体物配成水溶液,加入还原剂经搅拌还原后,洗涤,得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Ru的前体物选自氯化钌水合物、溴化钌水合物、亚硝酰硝酸钌、乙酰丙酮钌或十二羰基三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剂的前体物选自金属氧氯化物、金属硝酸盐、金属硫酸盐、金属氯化物或硼氢化物。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体物采用是可分解生成ZrO2、ZnO、CuO一种或两种的金属氧氯化物、金属硝酸盐、金属硫酸盐或金属氯化物。
9.如权利要求5或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载体的制备包括以下步骤:室温条件下,将模板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于适量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将氧化物ZrO2、ZnO或CuO的前体物溶于去离子水中配制成溶液;剧烈搅拌下向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溶液中滴加入氧化物前体物配成的水溶液和正硅酸乙酯;滴加结束后继续搅拌5-60min;在4-80℃剧烈搅拌下向其中滴加入质量百分比浓度为5%-28%的氨水,控制溶液的pH=9-12,恒温反应0.5-10h;将反应混合物转移到带有聚四氟乙烯内衬的不锈钢水热合成釜中,在90-200℃下晶化4-48h;取出反应釜,冷却至室温后,将釜内晶化后的样品抽滤并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再用无水乙醇洗涤后于50-200℃下干燥1-48h;将烘干后的样品转移到马弗炉中,以2-20℃/min的升温速率于500-1000℃下焙烧4-12h,以除去模板剂;焙烧后的样品于100-300℃下真空活化1-5h,得到所述的催化剂载体。
10.如权利要求5-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Ru和助剂的前体物溶解于去离子水中配成混合溶液;
(2)在4-90℃下向步骤(1)配制的溶液中加入载体,浸渍0.5-12h;
(3)将质量百分比浓度为0.01%-20%的氨水滴加入步骤(2)中得到的浸渍液中,继续搅拌5-60min,然后静置5-30min,过滤得到的黑色沉淀物用去离子水洗涤呈中性并用无水乙醇洗涤;
(4)将黑色沉淀物于50-200℃下干燥1-48h,得到催化剂的前躯体;
(5)催化剂前躯体经气相或液相氢气还原后得到催化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催化剂前躯体的气相还原条件为:还原气氛为体积比为5%-10%的H2/惰性气体混合气氛,混合气体流量为20-80mL/min,还原温度为200-500℃,升温速率为1-20℃/min,还原时间为60-60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湘潭大学,未经湘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171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