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889.3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其;郑永勇;方干;张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211/90 | 分类号: | C07D211/90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罗大忱 |
地址: | 2000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丁酸 地平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设计一种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丁酸氯维地平(Clevidipine butyrate)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酸氯维地平(Clevidipine butyrate),化学名为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羧酸甲基(丁酰氧基甲基)酯(I),是一种新型经脉注射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能够选择性抑制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外的钙离子内流,从而使血管松弛,血压降低。由Medicines Company公司研制,于2008年8月1日经美国FDA批准上市。它是近十年来国外首个静脉注射用的降压药物,适合在不适用或者不希望使用口服制剂的情况下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在心脏手术后急性血压升高治疗方面也有应用。本品起效快,作用消除也快,可递增剂量精确控制血压,且不在体内积蓄,毒副作用小。化学式如(I):
现有技术中,专利WO1995/12578提到了多条合成丁酸氯维地平的路线,但其专利的实施案例仅介绍了从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甲酸(II)出发,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丁酸氯维地平的路线(如下式所示),该反应的时间较长,产率低,且产物需通过制备色谱分离纯化,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专利WO2000/31035报道了以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5-羧酸甲基-3-羧酸丙腈酯(III)为原料,再与正丁酸氯甲酯成酯反应制备丁酸氯维地平(I),但未提及中间体III的制备。
专利CN101602710A报道了以化合物IX在碱性条件下部分水解制得II,中间体IX可由三种原料一步合成,但IX的部分水解选择性问题有待解决,且需用大量的碱液,对仪器设备腐蚀性较强,不利于工业生产。
文献Yakhak Hoechi,1989,33(4):219-225通过2,3-二氯苯甲醛、3-氨基巴豆酸甲酯、乙酰乙酸(2-甲巯基)乙酯为起始原料,一锅法合成化合物VII,化合物VII再与碘甲烷反应生成相应的二甲基硫盐,再经氢氧化钠选择性水解得4-(2,3-二氯苯基)-1,4-二氢-2,6-二甲基-5-甲氧基羰基-3-吡啶羧酸(II)。该方法存在以下不足:(1)原料乙酰乙酸(2-甲巯基)乙酯的制备需用有毒且恶臭的2-甲巯基乙醇,且收率低,不易得。(2)使用价格昂贵的碘甲烷。(3)反应步骤长,操作繁琐。反应如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丁酸氯维地平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
本发明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2,3-二氯苯甲醛、乙酰乙酸甲酯和3-氨基巴豆酸氰乙酯(IV)在溶剂中,催化剂作用下,混合进行一锅Hantzsch反应;
所述溶剂优选为乙醇、异丙醇或甲醇,反应温度为60-80℃,反应时间为8-14h;
所述催化剂优选三乙胺、吡啶、哌啶或NaHCO3或KHCO3;
3-氨基巴豆酸氰乙酯(IV)与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5~0.1;
3-氨基巴豆酸氰乙酯(IV)与2,3-二氯苯甲醛的摩尔比为1∶0.9~1.1;
3-氨基巴豆酸氰乙酯(IV)与乙酰乙酸甲酯的摩尔比为1∶0.9~1.1;
所述原料3-氨基巴豆酸氰乙酯是由3-羟基丙腈在催化剂作用下与双乙烯酮反应生成乙酰乙酸氰乙酯后,再与氨气或醋酸铵作用得到,可采用文献Bioorg.Med.Chem.Lett.,2006,16(4):798-802报道的方法制备,或者采用商业化的产品;
(2)加入溶剂重结晶,获得(±)-3-(2-氰乙基)-5-甲基-4-(2′,3′-二氯苯基)-2,6-二甲基-1,4-二氢吡啶-3,5-二羧酸(III)纯品;
重结晶的溶剂优选为乙醇、甲醇或异丙醇;
(3)所述纯品与碱反应,脱除2-氰乙基;
所述纯品与碱的摩尔比为1∶1.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未经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8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驱动老化用接线结构
- 下一篇:一种锗碳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