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性质优异减重程度可控的PET泡沫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3031.8 | 申请日: | 2012-0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41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赵玲;李大超;刘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J9/12 | 分类号: | C08J9/12;C08L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2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面 性质 优异 程度 可控 pet 泡沫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高压CO2(包括超临界CO2)发泡聚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聚:干燥后的PET样品首先在挤出机内熔融塑化,并以氮气保护,避免PET热降解。熔融挤出后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片材,并淬冷至50℃以下,防止PET结晶。将制备好的PET片材置于较低温度(T1)的高压CO2中进行溶胀、渗透以及诱导结晶,一定时间后将PET由高压CO2中取出并迅速升温至较高温度(发泡温度),经过一段时间发泡后取出即得到PET发泡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聚合物在较低的温度(T1)下溶解渗透并诱导PET材料结晶后迅速升温至较高温度(T2),并在此温度下发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胀和渗透的时间为0.1~10天,溶胀和渗透温度(T1)为:0~50℃;溶胀和渗透压力为为1~30MPa;发泡温度(T2)是指在此温度范围内聚合物分子链具有足够的运动能力,可以发泡的同时,聚合物的黏度/熔体强度又足以维持泡孔的形态;平均升温速率为0.1~100℃/s。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发泡聚合物材料包括微孔发泡材料,“三明治”层状发泡材料以及超微孔发泡材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泡温度为150~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03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