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面性质优异减重程度可控的PET泡沫的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33031.8 申请日: 2012-02-14
公开(公告)号: CN102604144A 公开(公告)日: 2012-07-25
发明(设计)人: 赵玲;李大超;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 华东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C08J9/12 分类号: C08J9/12;C08L67/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00237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表面 性质 优异 程度 可控 pet 泡沫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专利涉及一种制备聚合物泡沫材料的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利用高压CO2溶胀、渗透以及结合其诱导结晶作用制备具有特殊结构的PET泡沫的方法。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一种相对廉价的结晶型热塑性工程塑料。因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约65~70℃)以及良好的耐有机溶剂和耐候性,被广泛地应用在纤维纺织,薄膜、容器制造等领域,在某些场合甚至被用于钢铁、铝等商品金属的替代品。然而,由于PET是一种分子链呈线性结构的半结晶聚合物,在熔融态加工过程中,PET熔体的熔体强度较低,无法避免其基体内生成的气泡的合并与破裂,因此用于生产聚合物微孔材料的熔融态发泡工艺,如微孔注塑发泡、挤出发泡等,并不适用于PET微孔材料的制备。因为同样的原因,在微孔发泡概念提出后近三十年的时间内,制备微孔发泡材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无定形聚合物方面,如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砜(polysulfone,PSF),聚醚酰亚胺(poly(ether imide),PEI)等。由于难度较高,仅有有限地一些研究关注了PET的微孔发泡,而其中绝大部分工作聚焦在了固态发泡工艺方面,即发泡温度低于所使用PET材料的熔点。

以发泡气体产生时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作为分类标准,传统的聚合物发泡方法通常可以分为物理发泡法和化学发泡法。化学发泡法的应用虽十分普遍,但随着对环境保护、消费后塑料回收和制品性能价格比等要求的提高以CO2、N2、丁烷和戊烷等物理发泡剂为主的物理发泡法得到广泛重视。尤其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以超临界流体(CO2、N2等)为物理发泡剂,进行聚合物微孔发泡成型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以此衍生出固态间歇成型、半连续加工成型、挤出成型以及注塑成型等一系列工艺方法。

在使用CO2作为物理学发泡剂时,CO2在聚合物内的溶解对聚合物基体有很强的塑化作用,从而使聚合物的各项性质发生显著改变。如:熔点(Tm)、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降低,结晶聚合物结晶温度(Tc)的降低以及结晶动力学的改变等等。对于PET/CO2体系的研究,前人也已经做出了大量的工作。Mizoguchi以及Lambert等人[K.Mizoguchi et al.CO2-induced 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olymer,1987,28:1298;Lambert S.M.et al.Crystallization of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induced by carbon dioxide sorption at elevated pressures,J.Supercritical Fluids,1991,4:15]研究了4~6MPa的CO2压力下,35~80℃环境中,CO2对无定形PET的诱导结晶作用,并与热诱导结晶做了比较。他们发现,由于CO2的溶解,PET甚至可以在温度低于其Tg(常压N2下测得)的条件下结晶,而在实验温度高于Tg时,PET的结晶速率显著提高。然而上述工作并不是在高压CO2环境中的原位研究。他们的方法是先使PET样品在充满CO2的高压容器中饱和一定时间,待达到溶解平衡后,取出样品再进行后续热性质方面的研究。这会使测量所得的结果与PET样品在高压CO2中进行原位测量的结果有一定偏差。Zhang等人[Zhang Z.et al.An in situ study of plasticization of polymers by high-pressure gases,J.Polym Sci.Part B:Polym Phys.,1998,36:977]利用高压DSC(high-pressure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原位研究了PET在高压CO2环境中的热性质,如熔点以及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变化。他们发现CO2的存在增强了PET分子链的运动能力(即塑化作用),降低了PET的结晶温度,并且在CO2的压力较高时,PET的Tg甚至可以低于室温。然而由于PET的结晶速率相对较慢,以及高压CO2环境中DSC曲线的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较差等问题,高压DSC并不能应用于CO2诱导PET结晶动力学的研究。事实上,由于CO2扩散与CO2诱导结晶作用同时存在并相互影响,即二者的耦合作用的存在,CO2诱导PET在室温下结晶的研究远比人们想象的复杂一方面,CO2在PET基体内的溶解可以诱导聚合物溶胀,应力松弛,以及结晶,并加快其结晶速率;另一方面,PET结晶度的增加又会影响气体的扩散性质,并影响降低最终的平衡溶解度。因此,CO2在PET基体内的扩散动力学与诱导PET结晶的结晶动力学是二者相互耦合的复杂现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3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