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3244.9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39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戴李宗;刘新瑜;许一婷;袁丛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F283/06 | 分类号: | C08F283/06;C08F220/06;C08F220/58;C08F220/56;C08F222/20;C08F2/32;C08G65/48;C08J3/075;C08J9/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陈永秀 |
地址: | 361005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水凝胶,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孔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水凝胶是一种交联高聚物或共聚物吸收大量水分,溶胀而成的半固体。水凝胶具有优良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可控制药物释放,并具有生物粘附、生物相容和可生物降解等特性,目前已用于控释、脉冲释放、触发式释放等新型给药系统的研制(Kiatkamjornwong S,Chomsaksakul W,Sonsuk M.Radiatio Modification of water absorption of cassava starch by acryliacid/acrylamide[J].Radiat Phys Chem,2000,59(4):41-427)。
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将水凝胶做成微级粒子,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凝胶的比表面积,增加凝胶的吸附速率,而且可方便的应用于药物包埋及可控释放领域。微米凝胶粒径通常在50nm~5um之间,这类形态的水凝胶具有高度的稳定性以及超强的吸附能力。许多单体,如甲基丙烯酸(MAA)、丙烯酰胺、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异丙基甲基丙烯酰胺,叔丁基丙烯酰胺和N-二乙基丙烯酰胺等均可用于合成微水凝胶。A.Imaz等报道了一种N-乙烯基己内酰胺基(VCL)微凝胶的合成和表征,并考察了交联剂、引发剂、表面活性剂、温度和VCL用量对反应的影响,还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微凝胶粒径的变化过程(Imaz A,Forcada J.N-Vinylcaprolactam-Based Microgels:Synthesis andCharacterization[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8,46(7):2510-2524;Imaz A,Forcada J.N-Vinylcaprolactam-Based Microgels:Effect of the Concentrationand Type of Cross-linker[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Polymer Chemistry,2008,46(8):2766-2775)。
Kataoka等(Kataoka K,Miyazaki H,Bunya M,Okano T,Sakurai Y.J.Totally syntheticpolymer gels responding to external glucose concentration:Their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toon-off regulation of insulin release[J].Am.Chem.Soc.,1998,120:12694-12695)曾设计制备了以苯硼酸为葡萄糖敏感基元的葡萄糖敏感水凝胶,与大块凝胶相比,属于胶体粒子范畴的微凝胶具有响应速度快,可注射给药等优点,是很有潜力的新型药物释放载体。微凝胶固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然而,由于凝胶表面致密,小分子物质无法自由进出于凝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微凝胶与外界环境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目前,关于多孔微凝胶的研究还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表面具有纳米尺寸孔洞并具有良好亲水药物吸附功能的多孔微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所述多孔微凝胶由亲水性单体与双亲性低聚物经反相乳液聚合而得,其结构式如下:
式中A为亲水性单体,m为长链脂肪醇的链段长度,n为聚乙二醇的聚合度,所述多孔微凝胶的平均粒径为0.3~5μm,表面平均孔径为10~50nm。
所述亲水性单体可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丙烯酰胺等中的一种。
所述双亲性低聚物可选自马来酸长链脂肪醇聚乙二醇双酯,所述马来酸长链脂肪醇聚乙二醇双酯由马来酸与长链脂肪醇以及聚乙二醇经两步酯化反应而得,其分子结构式如下:
其中n为聚乙二醇的聚合度,m为长链脂肪醇的链段长度,聚乙二醇的分子量为200~20000;脂肪醇的碳链长度为12~26个碳原子,马来酸长链脂肪醇聚乙二醇双酯的制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参见本申请人的在先中国专利申请:200910112693.2:一种马来酸异醇双酯及其制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大学,未经厦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32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