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扩散阻挡层、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4177.2 | 申请日: | 2012-0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60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龙;殷华湘;赵利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3/532 | 分类号: | H01L23/532;H01L21/76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倪斌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散 阻挡 金属 互连 结构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扩散阻挡层、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半导体制造工业中,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HDPCVD(高密度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氮化硅(介电常数K>7)因其具有高致密性、高可靠性和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应用在金属互连结构中。例如,氮化硅可以用作钝化层、硬掩模、移动离子和水分子扩散阻挡层、刻蚀停止层、抛光停止层、阻止金属氧化和扩散的电介质层,等等。但是氮化硅的介电常数太高,限制了其在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为了降低金属互连结构中层间绝缘介质的有效介电常数,新的扩散阻挡电介质层如SiC(K=3.9)、SiCN(K=5.0)、SiCO(K=4.2)等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但是,随着ILD的进一步减薄,扩散阻挡电介质层的介电常数在有效介电常数中的比重进一步增大。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至少部分地在于提供一种扩散阻挡层、金属互连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金属互连结构,包括:用于电连接的导电栓/互连导线;以及设置在导电栓/互连导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的扩散阻挡层,其中,扩散阻挡层包括绝缘非晶碳。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造金属互连结构的方法,包括:在导电栓/互连导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形成扩散阻挡层,其中,所述扩散阻挡层包括绝缘非晶碳。
根据本公开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扩散阻挡层,设于金属结构与电介质材料之间,用于防止金属结构与电介质材料之间的互扩散,其中,扩散阻挡层包括绝缘非晶碳。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本公开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4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制造金属互连结构流程的示意图;
图5~8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的制造金属互连结构流程的示意图;以及
图9~13是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又一实施例的制造金属互连结构流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公开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公开的概念。
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各种结构示意图。这些图并非是按比例绘制的,其中为了清楚表达的目的,放大了某些细节,并且可能省略了某些细节。图中所示出的各种区域、层的形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对大小、位置关系仅是示例性的,实际中可能由于制造公差或技术限制而有所偏差,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所需可以另外设计具有不同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的区域/层。
在本公开的上下文中,当将一层/元件称作位于另一层/元件“上”时,该层/元件可以直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上,或者它们之间可以存在居中层/元件。另外,如果在一种朝向中一层/元件位于另一层/元件“上”,那么当调转朝向时,该层/元件可以位于该另一层/元件“下”。
发明人通过试验认识到,绝缘非晶碳可以用作扩散阻挡层。因此,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一种扩散阻挡层可以包括绝缘非晶碳,且可以设于金属结构与电介质材料之间,用以有效地防止金属结构与电介质材料之间的互扩散。
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这种扩散阻挡层可以应用于金属互连结构中。该金属互连结构可以包括用于电连接的导电栓/互连导线,所述导电栓/互连导线的至少一部分表面上形成有绝缘非晶碳的扩散阻挡层。更为具体地,导电栓/互连导线嵌于层间电介质层中。绝缘非晶碳的扩散阻挡层例如可以形成于层间电介质层的底面上,以防止导电栓/互连导线与下层电介质层之间的互扩散,其中导电栓/互连导线可以通过扩散阻挡层中的开口与下层导电部件电连接;和/或,绝缘非晶碳的扩散阻挡层例如可以形成于导电栓/互连导线的侧面上,以防止导电栓/互连导线与层间电介质层之间的互扩散;和/或,绝缘非晶碳的扩散阻挡层例如可以形成于层间电介质层的顶面上,以防止导电栓/互连导线与上层电介质层之间的互扩散,其中导电栓/互连导线可以通过扩散阻挡层中的开口与上层导电部件电连接。这种扩散阻挡层可以降低金属互连结构的有效介电常数,并且优选地还能改善导热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4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