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及发动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4464.3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6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孙青山;刘胜强;林文;侯振鹏;王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5/104 | 分类号: | F02M35/104;F02B27/02;F02D9/02;F02D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其排放法规越来越健全,燃油经济性及舒适性亦日益受到重视,因此增压、缸内直喷等技术在汽油发动机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进一步改善汽油发动机的性能,兼顾高速和中低速性能,出现了可变进气技术。
可变进气技术是通过可变进气歧管来实现的,在现有发动机技术领域,可变进气歧管分为可变长度和可变截面两种进气形式。可变进气歧管的截面积越大,进气压力越小;可变进气歧管的截面积越小,进气压力越大。在高速时使用具有较大截面积的进气歧管,提高进气量;在中低速时使用具有较小截面积的进气歧管,提高气缸的进气压力,让空气与汽油更好的混合,改善了燃烧过程,使汽油发动机在中低速下的最低燃油消耗率下降,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
此外,可变截面进气歧管还有减少汽油发动机废气排放量的作用。因为汽油发动机燃烧过程改善后,燃烧充分,汽油发动机的有害排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也随之减少,即汽油机的排放净化性能也可适当改善。
根据这一原理,发动机可变进气歧管需要一套控制装置来对进气歧管的截面进行控制。目前实现可变进气歧管的可变进气技术的各种进气控制装置,存在不能有效控制进气歧管的进气截面积从而导致可变控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及发动机,用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控制进气歧管的进气截面积从而导致可变控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包括:安装在进气歧管内的阀门和驱动所述阀门开闭的驱动机构;所述阀门包括传动轴和阀片,所述阀片固定在所述传动轴上,所述传动轴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另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传动轴,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信号执行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同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顶端为多爪结构。
其次,所述信号执行器包括真空电磁阀和所述真空电磁阀控制的真空执行器,所述真空执行器具有连接拉杆,所述连接拉杆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当所述阀门闭合时,所述连接拉杆的中心线与所述限位杆的中心线的夹角为80-90度。
此外,当所述阀门闭合时,暴露在所述真空执行器外部的所述连接拉杆的长度为40-5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通过轴承与进气歧管可转动地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进气歧管之间设有密封件。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与所述传动轴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阀片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阀片固定在同一所述传动轴上。
再者,所述阀片为导流板,所述导流板上设有槽口。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当所述信号执行器接收到发动机控制模块的控制信号时,所述信号执行器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提供作用力给所述限位杆,所述限位杆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所述传动轴带动所述阀片转动,从而实现对进气歧管进气截面积的控制。通过将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设在所述限位杆的同侧,使所述信号执行器与进气歧管的安装距离减小,因此所述信号执行器与进气歧管之间不容易产生相对运动,所以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作用力的方向稳定,可有效防止所述信号执行器从所述限位杆的第二连接部上脱出,避免控制失效,有效控制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截面积,解决了可变控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进气歧管和上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所述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所述进气歧管的进气截面积,解决了可变控制不稳定的技术问题。通过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进气歧管进气截面积的有效控制,发动机在低速负荷下使用较小进气截面积,增大进气流速,促进燃烧,改善燃油经济性,减小有害气体的排放;发动机在高速负荷下,使用较大的进气截面积,使更多的新鲜空气顺利进入气缸参与燃烧,输出更大扭矩,提高发动机的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与进气歧管的装配图;
图3为图2所示限位杆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区域11的沿A-A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发动机的进气控制装置的密封件示意图。
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44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