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化学组分量变实现黄曲霉毒素定量的判别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210048682.4 申请日: 2012-02-29
公开(公告)号: CN103293281A 公开(公告)日: 2013-09-11
发明(设计)人: 张恒;许兆棠;李文谦;方芳;王业辉;李林建;曹壁;汤苏怀 申请(专利权)人: 淮阴工学院
主分类号: G01N33/02 分类号: G01N33/02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23005***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化学 组分 量变 实现 黄曲霉 毒素 定量 判别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品质鉴定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黄曲霉毒素定量评判方法。

背景技术

食品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着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食品中微生物指标的测定是评价食品质量优劣的指标之一。食品霉变不仅降低其营养和商品价值,更重要的是影响其可食性和安全性,历来为人们所重视。有些霉菌能够合成对人畜有毒的代谢产物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等。预防黄曲霉毒素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措施是防止食品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并尽量减少人类随同食品摄入黄曲霉毒素的可能性,因此必须随时了解被储藏食品是否霉变、是否含有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强烈的致癌物质,主要在黄曲霉菌体内产生,而后分泌到被污染的食品中,主要污染粮食及其制品,如花生、玉米、稻米、棉籽等。黄曲霉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上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玉米、大米都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

黄曲霉毒素是生长在食物及饲料中的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中产毒菌株代谢的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20余种,基本结构为二呋喃香豆素衍生物,其中黄曲霉毒素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且产毒量最大的物质。关于霉菌毒素的测定,目前有很多商业化的快速检测手段,如DNA探针、聚合酶链式反应(PCR)、乳凝集反应、显微镜检验、薄层层析法(TLC)、酶联免疫法(EL ISA)、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及GC-MS联用法等,但这些方法或多或少都具有如下不足之处:(1)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剧毒的黄曲霉毒素作为标定标准物,对操作人员造成巨大的沾污危险,而且黄曲霉毒素标准物质购买十分困难。(2)操作过程烦琐、复杂、时间长,劳动强度大。(3)仪器设备昂贵、笨重、操作复杂,难以实现现场快速分析。(4)灵敏度较差,重复性很难得到满意结果。也就是说,这些方法的检测时间、灵敏度、选择性、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基质干扰、价格等存在制约因素,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公开发明专利“食品霉变评判新方法”CN 101986154A提供一种食品霉变评判新方法,该新方法依据国家军用标准GJB150-10-86霉菌试验,也将储藏食品的霉变过程分成若干等级。采用常规仪器在检测周期内实时检测储藏食品中某些化学组分的数值,由数值获得储藏食品的品质变化及霉变实时进程的相关信息,以化学组分的数值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程度作为评判依据,将食品的霉变过程分成若干等级,根据霉变等级确定预警指标,发布被储藏食品的预警信号,实时调控储藏环境及条件,实现实时检测,直观评判,及时预警。但该方法对霉菌的分级是建立在感官评判上的,未涉及霉菌毒素的相关信息,未涉及霉菌毒素定量评判,因为霉菌的种类很多,不是所有的霉菌都是产毒素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曲霉毒素快速定量评判方法,该方法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变化进程分成若干等级,实时检测,直观评判,及时预警。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采用常规仪器在检测周期内实时检测储藏食品中某些化学组分的数值,由数值获得储藏食品的品质变化及黄曲霉毒素B1实时进程的相关信息,以化学组分的数值的变化趋势以及变化程度作为评判依据,确定黄曲霉毒素B1的变化趋势及进程,根据预警指标发布被储藏食品的预警信号,实时调控储藏环境及条件。

其中,所述的储藏食品包括花生、玉米、稻米、干果、棉籽、酱油等黄曲霉菌易感染食品以及相应的加工产品。

其中,所述的黄曲霉毒素B1变化进程分成若干等级,是以国家标准“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2761-2011”的规定为依据,将整个黄曲霉毒素B1变化过程亦分为5个等级,即1~5级。其中1级阶段黄曲霉毒素B1上限值为0.5ug/kg;2级阶段上限值为5ug/kg;3级阶段上限值为10ug/kg;4级阶段上限值为20ug/kg;5级阶段为大于20ug/kg。

其中,所述的黄曲霉毒素B1检测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8979-2003执行。

其中,干燥环境下食品的储藏期相对较长,入库特别是完成后熟期后,检测周期控制在每月1~2次;梅雨季节或潮湿环境下储藏的食品较易霉变,检测周期控制在每周1~2次;常温存储中的花生油、棉籽油等植物油,检测周期一般控制在每月1~2次,若存储时间超过12个月,或在夏季气温高温时节,则控制在每周或每2周1~2次。

其中,检测食品的化学组分包括维生素E、维生素B1、总黄酮、超氧化物歧化酶、多酚氧化酶、蛋白质、脂质、还原糖中的至少三个,其中维生素E或总黄酮为必测项目。

其中,化学组分预警指标如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阴工学院,未经淮阴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86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