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镭射屏幕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9297.1 | 申请日: | 2012-0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2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金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2 | 分类号: | B32B15/02;B32B15/08;B32B27/36;B32B7/12;B32B37/1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镭射 屏幕 保护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护膜,具体说是一种保护液晶屏的镭射屏幕保护膜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科技的蓬勃发展,使得例如手机、MP4、MP5、相机、数码摄影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推陈出新。为了避免电子产品屏幕表面受到刮伤或磨损,影响使用,一般会在电子产品的屏幕表面贴上屏幕保护膜。
但是目前市场上采用的屏幕保护薄粘贴时容易产生气泡,不易排出,影响了贴膜后产品的美观度,并且目前使用的屏幕保护薄透光率不高,抗刮性差,保护膜依然容易被手指、挂件等硬物刮伤,从而影响了液晶显示屏的使用寿命。
另外由于人们对屏幕保护膜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的普通屏幕保护膜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特别是广大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多样化,已经成为他们及大多数人购买各种屏幕保护膜的初衷,所以开发高性能、多样化的屏幕保护膜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易安装、抗刮伤、可快速自动排除气泡,移除后屏面表面不留残胶,并且从不同角度观察会出现不同图案、动感极强的镭射屏幕保护膜。
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镭射屏幕保护膜,它包括:抗刮层保护膜、保护膜胶层、抗刮层、主膜PET基材、复合胶层、镭射膜层、安装胶层和安装胶保护膜。
其中,主膜PET基材的一面上涂布复合胶层,镭射膜层的金属面与该复合胶层复合;镭射膜层的背面涂布抗刮层,抗刮层保护膜的电晕面上涂布保护膜胶层,该保护膜胶层与抗刮层复合;主膜PET基材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安装胶层,该安装胶层与安装胶保护膜复合。
其中,所述镭射膜层为镭射金属膜层,其采用热压印方法制成,即利用特制的带有纹路图案的压辊直接压复在带有金属纳米粒子的胶液表面,然后将形成的图案通过烘箱加热固化后而形成的具有镭射效果的胶层,从而使屏幕保护膜不仅具有镭射效果,同时散射金属光泽,动感更强。
所述的金属纳米粒子优选为纳米银粉、纳米铜粉、纳米铝粉、纳米金粉、纳米铂粉、纳米钯粉、纳米铑粉、纳米钉粉、纳米锇粉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金属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10~80nm。
其中上述各膜层、各胶层的厚度分别为:
抗刮层保护膜 12um~50um;
保护膜胶层 5um~20um;
抗刮层 2um~8um;
镭射膜层 10um~50um;
复合胶层 4um~20um;
主膜PET基材 50um~300um;
安装胶层 10um~40um;
安装胶保护膜 12um~50um。
上述的保护膜胶层、抗刮层、复合胶层和安装胶层采用的均是聚氨酯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或是丙烯酸类树脂。
上述的主膜PET基材采用的是双电晕面基材。
本发明中所述的镭射膜基材采用的是PET薄膜或OPP薄膜。
本发明中所述抗刮层保护膜、主膜PET基材、安装胶保护膜均为PET薄膜,且PET薄膜的透光率大于92%,雾度小于1%。
本发明中还提供了上述屏幕保护膜的制作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
1、在50um~300um的主膜PET基材的一面上涂布一层4um~20um的复合胶层,再用10um~40um的镭射膜层的金属面与该复合胶层复合。
2、然后在主膜PET基材的另一面上涂布一层10um~40um的安装胶层,用12um~50um的安装胶保护膜的非电晕面与该安装胶层复合;安装胶保护膜的作用是保护安装胶层;
3、然后再在镭射膜层的另外一面上通过UV设备涂布一层2um~8um的抗刮层;抗刮层的抗刮能力在2H以上,抗刮层每增加1um可提高1H;
4、最后在抗刮层保护膜的电晕面上涂布一层5um~20um的保护膜胶层,再与上述抗刮层复合,即得本发明所述的镭射屏幕保护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海薄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92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